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陳月明、周文港聯同大灣區發展基金會(GBADF)研究團隊經過至少3個月的調研後,於今日(9月5日)發表《市場主導、體制創新:提速提效發展北部都會區對策研究報告》,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成立“北都開發局”、制訂《北都開發局條例》及發展大學城等。

陳月明表示,基於北都幅員遼闊,其發展涉及規劃、地政、環境、金融、創科、教育等多個部門,行政架構堆疊、項目流程繁複,而隸屬於發展局的“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北都辨)由於本身並無獨立法定地位及執行權力,難以統合協調跨部門合作,亦難以實現招商引資、拓展行業等功能,整體效率低下、行政資源浪費。陳月明指出,政府應通過體制創新,創造更為市場化的開發模式,給予市場更大的主導權,以統籌北都各板塊(例如新界北新市鎮)的建設工作。
江玉歡援引國際案例,以菲律賓“基地轉換與發展管理局”(BCDA)及新加坡“裕廊集團”(JTC)的開發模式,介紹以市場主導模式統籌開發工作的可行性。其中BCDA成功開發“博尼法西奥環球城”,該地約3年即有項目落成,其後多家國際企業進駐,為馬尼拉注入發展活力。她亦結合新加坡JTC、澳洲“威斯密醫療創新區”和廣州發展大學城的經驗,期望特區政府為北都打造一個立竿見影的標桿項目——大學城,亦促請當局以靈活機制,突破固有操作模式,加快收地及安置工作。
周文港總結,報告提出“企業化”“少束縛”“有標桿”“夠靈活”“多支持”5大要點以促進北都發展有效提速。
其中“企業化”及“少束縛”對應的是成立“北都開發局”(港版BCDA)並制訂相應《北都開發局條例》,董事局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負責,而相關成員應當是在香港、内地,以及全球任何其他地方於金融(包括融資及市場分析)、城市規劃、土地策略發展、招商引資、創科、教育等界別具有良好聲望、深厚知識、豐富經驗,以及有廣泛經歷的專業人士,冀讓“北都開發局”與商界建立更為靈活、持久的合作關係,可共同分享發展成果。

“有標桿”指向優先發展大學城,基於香港在發展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上的“三高”趨勢(高學生需求、高學費收入、高儲備),透過先行發展大學城,發揮其多項周邊經濟效益,可為整個北都構建起國際聲譽及“打響頭炮”,廣攬全球人才及企業集聚香港。
“夠靈活”及“多支持”則強調引入類似“换地權益書”(换地證)或者“房票”(換樓證)等補償方案,並在換地比例上給予彈性和設立兌換限期,以解決北都的土地徵用問题及紓缓特區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推出“招商引資”政策包,加強香園圍口岸與沙頭角的連接,帶動地區經濟活力。
周文港總結表示,“只有市場主導、體制創新、有勇有謀的方式和新措施,方可令北都宏偉願景轉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