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展現中國新青年的時代面貌

銘記歷史 展現中國新青年的時代面貌

日期:2025-09-05 來源:紫荊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以血肉之軀築起的鋼鐵長城贏得了偉大勝利。這場關乎民族存亡的鬥爭,不僅塑造了國家的歷史軌跡,更凝結成跨越時空的精神力量。今日,當我們站在新時代起點回望這段歷史,作爲香港青年,對民族復興進程中擔當的獨特使命,更應有深刻認知。

抗戰精神是民族記憶中的永恆豐碑,它以前綫將士的浴血奮戰和人民群衆的奮勇抵抗體現了中華兒女在民族危難之際展現的堅韌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質。民族的强大,不僅在於武裝力量的先進,更在於精神力量的堅不可摧。這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正是當代香港青年最需要傳承的精神基因。

 

愛國主義是穿越時空的情感共鳴

作爲港澳青年應正確認識到,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愛國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具體的情感認同與價值選擇。在目前香港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我們更應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將愛國情懷轉化爲建設香港、貢獻國家的實際行動。這意味著要主動瞭解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社會事務與法治建設,推動社會進步。

抗戰時期物資極度匱乏,但先輩們憑藉驚人的毅力和創造力剋服了無數困難。現代社會的物質條件已大有改善,但仍無阻青年從先烈的英勇事跡中培養心理韌性及抗逆能力,以應對青年在學業、家庭及社會上面臨的各種挑戰,追求卓越、以實幹精神克服挑戰,用奮鬥書寫無愧時代的青春篇章。

香港青年當建立根植中華優良傳統文化,且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的嶄新身份認同。作爲一國兩制政策下首當其衝的受益者,我們應當積極呼應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做好制度堅定維護者和推動者的角色,以理性包容的態度促進社會和諧,同時以開放自信的姿態講好當代中國故事。這種新青年形象,既體現在對國家發展成就的自豪感中,也反映在對社會問題的理性思考和積極參與。

香港青年具備聯通中外的獨特優勢,應當成爲國家敘事的重要傳播者。我們既要説好香港故事,展示香港回歸以來的繁榮穩定和獨特魅力;也要説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客觀呈現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這需要我們深入學習國情歷史,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以創新的表達方式打破偏見與刻板印象,以及國際上一些對國家與香港的故意抹黑言論及舉止。

在全球化時代,香港青年應當培養放眼世界,根植國家的雙重視角。一方面保持香港國際化特色,吸收世界先進經驗;另一方面要强化國家觀念,認識到香港的發展始終與國家命運休戚與共。這個新青年視野,將幫助我們在參與國家建設的同時,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歷史是最好的鏡子和教科書,抗戰精神提醒我們:和平需要爭取,繁榮需要創造。香港青年作爲一國兩制事業的傳承者,應當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創新思維和實幹精神貢獻社會。讓我們不忘歷史啓示,共同建設一個更美好的香港、更繁榮的國家,成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親歷者與見證者。這不僅是我們港澳青年對歷史的最好紀念,更是對未來的莊嚴承諾。

來源:紫荊號

(作者署名:劉國熙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外交部:對日本參議員石平採取反制措施
天文台:下午1時1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
天文台:八號風球現正生效 至少維持至下午1點
天文台:今晚9時20分改掛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至少維持至明早11時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