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形機器人迅猛發展,工廠里已有了機器人在流水線上“扛活”的身影。近日,全球首個“智能體工廠”落地湖北荊州。記者9月5日採訪了解到,在這家位於湖北省荊州市的洗衣機工廠,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多種智能體活躍在質檢、物流、巡檢等崗位上,為實現無人化的“黑燈工廠”奠定了技術基礎,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授予“世界首個智能體工廠”稱號。
WRCA世界紀錄認證官馬克西姆認為,智能體在中國這家工廠的成功落地為全球製造業樹立了“智能生產”新標桿,彰顯出中國在智能製造技術應用方面的引領地位。

智能體“扛活”提效80% 防錯100%
幾個月前,美的首款人形機器人首次進入美的洗衣機荊州工廠“實習”。如今,它和另外一些機器人智能體已經可以絲滑地“秒級”響應,完成傳統人工的“小時級”任務。美的首席數字官張小懿介紹,“智能體工廠”由“工廠大腦”進行協同,目前有具身機器人、機械臂、自主移動機器人、注塑機、攝像頭、傳感器等在內的14個智能體來執行任務,相當於“四肢”,這一切將工廠里的人、機、生產物料、環境等生產要素進行協調控制。
目前,該智能體工廠已覆蓋了38個核心生產場景,從主動搬運送檢,到物流運送、質檢、消防巡檢等多道工序,智能體運用感知、決策、執行、反饋和持續優化的能力,將該工廠的核心工序平均效率提升80%以上,關鍵工序防錯率達到100%。

質檢、搬運、巡檢……機器人在“黑燈工廠”自主作業
例如,在注塑區,人形機器人“美羅”可以毫不費力地用自己兩個3公斤負載的雙臂,將一個9公斤重的洗衣機桶搬運到檢測站。做完該動作後,它又立即從“工廠大腦”那里接收了一項新任務:進行消防安全巡檢,於是它很快進入下一階段任務,開始檢查設備狀態。
“美羅”并非單兵作戰,在它附近,一隊物流機器人也在有序運作。當攝像頭把貨架情況同步給“工廠大腦”,大腦就指揮“物流智能體”進行搬運,這一智能體具備動態路徑感知、行人識別、自主繞障等能力,就像一台台公路上的汽車,在紅綠燈、交通標誌、交警的引導下可以快速高效將車間物料搬運到位,且不會產生擁堵等車。”
在可靠性實驗室里,“巡檢機器人”則巡視著一排排正在運行的洗衣機,檢查控制面板和運行狀態。作為一個“會思考、能決策、懂協同”的機器人,當看到洗衣機完成上一個實驗任務後,它會自動操作洗衣機面板啟動下一個實驗任務,因此可以做到全程無人化巡檢。美的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徐毅介紹,它每30分鐘可以完成一次全面巡檢,頻率是人工的兩倍,而且準確率更高。

為全球製造業提供“智能體工廠”範式
在近日舉行的認證儀式上,WRCA世界紀錄認證官馬克西姆談到:“中國的這家工廠在行業內首次實現了從能源、生產到品控、運維等全場景的AI智能體自主服務與協同,其場景廣度、落地深度(從整個工廠、車間、產線進而深入到工位)均無現有對標案例,為全球製造業樹立了智能工業生產新標桿,彰顯出中國在‘智能製造’技術應用方面的引領地位。”
張小懿認為,智能體工廠的示範以實踐表明,人形機器人等具身智能終端能够在工廠大腦的統一調度下,以多智能體協同進行作業,有效提升了作業效率。“2024年,美的人工智能的應用就節省了超過300萬個小時原本需要人類完成的工作,從而大幅降低了成本。”
他同時談到,儘管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很快,但真正規模化的應用還在探索中,而“智能體工廠”則為解決黑燈工廠的最後一公里奠定了技術基礎。“接下來會將智能體覆蓋的場景數量進一步擴大,加入更多的具身智能終端設備,持續推動工廠大腦持續進化。”據悉,這一智能體工廠解決方案將快速複製到集團全球範圍內的其他工廠,助力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競爭格局中佔據更為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