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博智
歡迎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報告》中所提出的各項前瞻性措施,充分展現特區政府對本地漁業界的堅定支持,以及積極推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的決心與信心。新魚類養殖區深海網箱養殖計劃具備遠見與實效,必將有力推動水產養殖現代化。統一品牌建立與溯源制度的推動,顯著提升本地漁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休閒漁農業發展策略兼顧可持續性與創新發展。推展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建設,對促進生態保育與漁業協同共進具有深遠意義,值得高度讚賞與全力支持。我相信在政府與業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的漁農業將能開創出一條兼具活力、韌性與綠色的轉型發展之路,為香港的可持續未來貢獻力量。
施政報告就北部都會區、生態旅遊、休閒旅遊等多個範疇提出新措施,當中多項內容與本地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
一、支持發展北部都會區,傾聽民意慎重規劃農地轉用途
施政報告指出,北部都會區與深圳接壤,面積和未來人口約佔香港三分之一,是具巨大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的戰略發展區域,政府將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加快統籌規劃、工程、土地、交通及環保等全流程工作。報告亦提出,政府會容許北都土地業權人主動交回計劃徵收的土地,以抵銷原址換地或「片區開發」所須繳付的金額,並以「按實補價」減低補地價資金成本。有關措施有助釋放土地、推動區域發展,而北部都會區現有大量農地是本地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期望政府在推進發展時積極傾聽農民聲音,審慎規劃農地轉用途的步伐。
二、歡迎發展生態旅遊,帶動郊野經濟
政府將落實「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提出的「四山」旅遊計劃,提升郊野公園配套,建造樹頂歷奇、戶外歷史遺蹟博物館及新式露營地點等設施,並會串連傳統村落、農田、宗祠書室、風俗活動等鄉郊景點,讓遊人徒步或單車遊,豐富鄉郊生態遊體驗。
這些措施有助提升鄉郊地區活力,推動鄉村文化和生態資源轉化為社區經濟,為本地漁村、農田及生態旅遊營運者帶來新發展機遇。
三、推動漁業轉型升級,拓展休閒旅遊
施政報告指出,政府將推動香港發展為亞洲遊艇樞紐,計劃新增泊位、推進機場城市遊艇港灣建設、設立遊艇動態監察系統、簡化訪港遊艇入境程序,以及與廣東省政府商討「港艇北上」、「北艇南下」便利措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遊艇自由行體系。
這將有助帶動高端休閒旅遊產業及沿海地區經濟發展,並建議政府同步研究,讓香港漁民參與休閒漁業、遊艇觀光及海上文化體驗等多元化經營模式,作為本地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既可活化漁港空間、增加漁民收入來源,亦有助推廣香港漁業文化及海洋特色。
(作者為廣西政協常委、香港廣西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大埔區議員、漁農界選委總召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