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論特朗普政府對港政策走向-紫荊網

【紫荊論壇】論特朗普政府對港政策走向

日期:2025-10-14 來源:紫荊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陳曉林|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特朗普第二個任期(「特朗普2.0」)的外交思路和對華戰略已露出端倪。相對於特朗普第一個任期(「特朗普1.0」)對華政策,筆者認為特朗普政府將繼續以「美國優先」為主基調,通過各種「神操作」,如「加徵關稅」 「退群」等來延緩美國相對衰落和鞏固美國的霸權地位,維護其在全球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利益,這些做法對香港也將產生較大影響。

 

「以前叫戰爭部時,我們締造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勝利歷史……」最近,特朗普將國防部恢復為戰爭部,引起全世界高度關注。特朗普以為改一下名字,就能「使美國再次偉大」。需知天下大勢,東升西降不可阻擋。

正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所說:「美國還要繼續領導世界一百年,所以要重返亞太,遏制中國……」。在商人出身的總統特朗普的腦海裡,遏制中國也是必不可少的選項。因此,美國對港政策作為美國對華政策的一部分,也將隨之調整,香港將在一定程度上面臨中美戰略博弈的衝擊,必須「睜大眼睛」,未雨綢繆,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深刻認識「特朗普2.0」對華政策的基本邏輯

 

特朗普政府對港政策屬於對華政策的一部分,理應服務於對華戰略全局,「特朗普2.0」將延續「美國優先」的核心理念,並在策略上呈現出更極端的對抗性和交易性。

(一)基本邏輯:優先處理對華經貿協議力爭達成

一是加徵關稅以撈取更大利益。「特朗普2.0」的對華政策延續並強化了「特朗普1.0」的「美國優先」戰略,主要表現在「以極限施壓推動脫鉤斷鏈,以交易主義謀取更大利益」,同時結合技術遏制與地緣圍堵,形成多維度對抗性布局。

截至2025年8月,中美經貿高層已經先後在日內瓦、倫敦和斯德哥爾摩完成了三個回合的談判,達成了多項重要成果:關稅戰暫時休兵,90天暫緩後又暫緩90天;美國高科技出口管制鬆綁,英偉達芯片續供;中國對有「工業維他命」之稱的稀土出口放鬆管制等。這不僅緩和了中美緊張的關係,也讓舉辦兩國元首峰會的可能性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2.0」以來,中美經貿高層三次會談地均選在歐洲,而非以往由雙方輪流舉辦的慣例,可見中美雙方互信基礎仍非常薄弱,接下來需多接觸、常交流、多溝通,方可促成元首峰會的舉行。

據美國財政部數據,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短期目標得到初步實現。截至2025年7月,美國的關稅收益已經達到1,520億美元,約為2024年同期(780億美元)的2倍。特朗普政府得到了切實的好處。「得了便宜還會加碼」,會加快中美貿易協議談判的進程,以更好地宣傳其戰果。

二是加強對華全面遏制以謀取更大主動權。在戰略層面,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當政,開展對華全面競爭與遏制是當前美國大部分政客的共識。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方面,特朗普政府很可能會與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增加雙邊貿易機會,限制中國的進出口。

在高科技合作層面,當前美國的政策已經轉變為鬆綁為表、遏制為裡。早在2017年12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認為:「中國通過發展軍隊擴大影響力,使得國際經濟不自由、不公平,正挑戰美國力量、影響力與利益,企圖破壞美國的安全和繁榮」。美國明確將中國列為戰略對手,試圖通過「小院高牆」「去風險」「降依賴」「友岸外包」等手段遏制中國產業升級。當前,特朗普政府選擇性放寬對華出口,是企圖延緩中國自主創新進度。當前,中美博弈已進入新階段,中國要加大科研力度,自強不息,依靠自己,「騰籠換鳥」,加快升級,不被對手所麻痹。

在軍事部署層面,美國會增加國防預算,強化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在印太地區,美國會加強與日澳英印等盟友合作,維持對華「戰略威懾」。在涉及中國主權問題上,美國將強化對台軍售,繼續挑戰中國底線。

(二)總的基調:緊張—緩和—緊張

「特朗普2.0」中美關係的總基調是緊張為主、緩和為輔,先製造緊張、後退讓緩和、再製造緊張。經過「特朗普1.0」,我們可以看到特朗普執政的風格是先對中國極限施壓、製造緊張氣氛,企圖迫使中國退讓或跪下,然後再緩和妥協,達成一份對美國來說最為有利的貿易協議。但中國秉持十字方針: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中國堅持硬幹到底,特朗普政府只好選擇性退讓。所以,特朗普政府經過左右權衡已經暫緩了兩個90天,這就是關稅戰的緩和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者必須講究戰略平衡,一方面存在競爭分歧,另一方面通過合作方可雙贏。

隨著美國進入新的總統選舉周期,特朗普在「中期選舉」中為了討好選民、吸引全世界眼球,預計還會再次激化中美矛盾點,煽動選民支持其選中的接班人。

 

把握香港在「特朗普2.0」對華戰略全局中的角色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加速演進,大國之間競爭合作博弈會越來越激烈。中國2024年的GDP(約合18.53萬億美元)佔美國GDP(28.78萬億美元)已經達到64.3%,這一點與當年日本的狀況非常相似——當日本的GDP佔美國GDP 60%左右時,美國覺得日本對其構成了威脅,迫使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所以我們要放下幻想、準備戰鬥,美國無論是民主黨執政還是共和黨執政,在對華政策上遏制中國是共識,進一步深化對港政策布局將是特朗普政府在第二個任期的主要「搞作」。

(一)美國對香港的角色定位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將不可避免地受到中美戰略競爭的持續衝擊,比如不承認「香港製造」,一律當成「中國製造」;不承認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在一些外交場合「唱衰」香港,等等。

(二)「特朗普2.0」將對香港分階段「搞作」

一是貿易協議談判期間。美國政府會「假惺惺」地降低中美之間在香港問題上的衝突,但會借助香港「籌碼」作用來推動中美貿易協議的達成,迫使中國作出更大讓步。比如,在經濟方面,從2025年5月2日起,特朗普政府取消香港產品的小額免稅待遇,不再承認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此舉打破歷史慣例,將香港納入對華貿易戰框架,是特朗普冒天下之不韙之「搞作」。在政治方面,美國將以「人權」「民主」「法治」等為名制裁香港更多官員,並借助發表《香港政策法》報告污名化香港國安法,將香港塑造為「中國打壓自由」的象徵,動員西方盟友圍堵中國。在科技方面,2025年3月,美國發布了一份備忘錄,指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限制中國對美國技術、關鍵基礎設施、醫療保健、農業和其他戰略領域的投資,揚言考慮對美國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生物技術、高超音速、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對外投資實施新的限制。

二是貿易協議執行期間。該階段美國政府對港政策可能會漸趨強硬。中美第三輪談判結束後,美國財政部長便對外宣稱貿易協議很快談妥,但詳細細節需要時間處理。筆者預計,貿易協議達成後,必然會設置定期的執行評估和審查機制。美國國會、國務院等部門會採取「政經分離」的方式,扮演「先鋒者」角色加大對港事務的干預。比如,打「悲情牌」,公開呼籲香港特區政府無罪釋放黎智英等反中亂港分子;動員美國商會和企業總部遷離香港,抹黑香港營商和投資環境等。

三是「特朗普2.0」末期。該階段美國政府對港政策將全面發力,中美將就香港問題頻頻交鋒。到了「特朗普2.0」末期,為實現政黨權利接續,美國政府將會加大力度全面遏制中國,香港的角色將更加突出。按照特朗普的特點,此階段他一方面將會渲染其在對華政策上謀取利益之多,另一方面也會把其指定的接班人標榜為對華博弈策略的繼任者,並會更強硬地在國安、人權、經貿、關稅等領域對港發難。

 

香港應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加速多元布局

 

歷史上,美國對其戰略對手的打擊從來都是毫不手軟的。對前蘇聯實施了「肢解」手術,對日本採取駐軍等措施。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美國炮製了一系列「組合牌」,比如「南海牌」「台灣牌」「新疆牌」「西藏牌」「經濟牌」,現在又多了一張「香港牌」,利用香港在中美博弈中贏得更多實質性利益。因此,在「特朗普2.0」時期,中國應在香港問題上採取更加主動的姿態,積極反制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干涉和威脅。一方面,特區政府應在中央統一部署下反制美國,另一方面應主動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提高獨立預防、識別、處置風險等方面的能力,避免掉入美國政府編織的將內地與香港混為一談的「陷阱」。

(一)堅守國安底線

香港國安法和基本法23條本地立法的相繼實施,共同構築起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實屏障,補齊了國家安全長期缺乏的「短板」。在中美大國博弈的背景下,香港維護國家安全面臨的形勢將會越來越複雜嚴峻,必須更加注重統籌好外部安全與內部安全,鞏固經濟安全與政治安全等傳統安全,更加注重貿易打壓、金融風險、海外利益等非傳統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確保香港長治久安,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二)善於化危為機

「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是香港立足當下、長遠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香港維持國際競爭力的信心之源。據《南華早報》2024年調查,82%在港外企高管認為香港法治和營商環境優於新加坡,顯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因國家安全保障更可持續。彭博社指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因有效保障國家安全而提升,認為其可持續性得到增強,理性認知正在取代錯誤偏見。根據香港美國商會發布的《2025商業前景信心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美國企業無意將環球或亞太總部撤出香港。

香港資本市場最大優勢就是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既有內地廣闊腹地和超大規模市場,又是國家「走出去」的窗口和橋樑。面對美國施壓,特區政府多次表態,香港是自由港,不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此舉維持了香港作為全球貿易中心的地位,香港一方面應積極承接內地高附加值產品出口,背靠內地市場擴容內需,採取雙循環策略降低對美依賴;另一方面應不斷深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發揮基礎科研優勢,與灣區內地城市攜手共建「灣區國際科創中心」。

(三)重構戰略定位

面對當前複雜形勢,特區政府應降低對歐美的貿易依賴,積極拓展東盟、中東、拉美、非洲等貿易通道,推動香港成為「全球南方」關鍵節點。支持企業布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發揮「超級增值人」角色,結合資本、信息自由流通優勢,為內地企業提供跨境財資管理及市場開拓服務;香港在歷史和文化上與東南亞有著深厚淵源,海外華僑華人對香港有著深厚情感,應利用該優勢「虹吸」東南亞資本赴港投資;中東地區各國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合作夥伴,香港可開設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商貿辦事處,鞏固與沿線國家的商貿合作關係;還可擴大與拉美、非洲國家的經貿合作範圍,推動與其簽署自貿協議,發揮產業優勢,使香港的對外貿易結構更加立體多元。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5年7-9月號

紫荊論壇第八十期封面

來源:紫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藍皓源 校對:楊晨 監製:張晶晶
普京與敘政權領導人閉門面談兩個半小時,雙方談了啥?
19歲“渝超”小將,踢出“超級世界波”!
最快旅行時間14分鐘!越來越多人選擇這條高鐵通勤
我國發現一處大型金礦!新增金資源量超40噸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