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在復雜國際環境中延續穩中向好態勢,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績單”。海關總署13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3.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月當月,進出口4.04萬億元,增長8%。我國貨物貿易頂住壓力,實現平穩增長,展現出較強韌性,有底氣、有朝氣、有銳氣。
有底氣,外貿大盤穩。前7月,我國進出口佔全球貨物貿易總值的比重為11.8%,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制造業出口已連續8年增長,前三季度繼續增長7.1%。今年以來,中國持續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合作持續深化。前三季度,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7.37萬億元,增長6.2%,佔進出口總值的51.7%,高出同期我國整體進出口增速2.2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非洲、中亞進出口分別增長9.6%、19.5%和16.7%,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1萬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量持續增長,為中西部地區對接東盟市場提供了高效物流支撐。
有朝氣,增長動能新,出口產品向新向優。中國出口結構持續向高技術、高附加值領域升級,前三季度機電產品出口12.07萬億元,增長9.6%,佔出口總值的60.5%,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新三樣”產品(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鐵道電力機車等綠色產品增速均達到兩位數。創新水平的提升激發了增長潛能。隨著我國制造業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培育,新技術新產品競相涌現。
有銳氣,外貿主體迎難而上、銳意進取。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最新結果顯示,出口企業信心指數連續5個月回升,進口企業也連續3個月在回升。民營企業活力迸發,外貿“主力軍”作用凸顯。民營企業已成為中國外貿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前三季度,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61.3萬家,進出口19.16萬億元,增長7.8%,佔進出口總值的57%。不少民營企業主動深耕細分市場,著力打造特色品牌,同時積極擁抱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新業態,通過線上平台拓展全球客源,部分企業還在海外建立倉儲配送中心,提升本地化服務能力,有效對沖外部市場波動影響,成為外貿穩增長的堅實力量。
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與越來越多的貿易伙伴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機遇。作為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暢通的重要力量,我國國內存量和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前三季度,我國新增135種農食產品准入,涉及50個國家和地區。對同我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自這些國家的進口增長9.7%。同時,我國正積極推進通過商簽共同發展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落實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舉措。
隨著RCEP紅利持續釋放、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壯大、民營企業活力充分激發,疊加政策支持和企業創新的共同發力驅動,中國外貿有望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搶佔先機,在復雜環境中續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