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市長為何點讚景德鎮?——從“世界市長對話”看千年瓷都的活力與答案-紫荊網

多國市長為何點讚景德鎮?——從“世界市長對話”看千年瓷都的活力與答案

日期:2025-10-21 來源:新華社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景德鎮不僅僅是一座城市,她更是世界陶瓷的精神家園。”在近日舉辦的“世界市長對話·景德鎮暨2025景德鎮論壇”上,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市議會副議長努爾巴耶夫·尼亞茲別克的話,在現場引發廣泛共鳴。

與會期間,來自中國、意大利、韓國、土耳其、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市長、文化界與商界代表等350餘位嘉賓,圍繞“瓷耀千年融通四海”主題展開了一場關於城市發展與文明交融的圓桌對話。

這座看似傳統的東方瓷都,究竟憑藉什麼贏得眾多國際城市治理者的認同?

多位市長不約而同地談到,城市的魅力在於其不可複製的個性、記憶與獨特的氣質。“發展文化旅遊不僅在於提升遊客數量,更在於守護城市的精神內核、文化本真與美學價值。”土耳其伊茲尼克市市長卡根·穆罕默德·烏斯塔的觀點引人深思。在他看來,伊茲尼克作為土耳其的“瓷都”,雖與景德鎮相隔萬里,卻因共享文化價值而緊密相連。

景德鎮沒有把陶瓷文化封存在展櫃中,而是將其融入城市肌理。從陶陽裡的老里弄、老窯址保護,到陶溪川老瓷廠的創意重生,從“千館之城”的文旅IP到“夜珠山”的消費生態……這裡讓遊客從“看瓷器”轉變為“過瓷都生活”。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景德鎮接待旅遊人次突破6000萬,同比增長10.3%;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遊客超過900萬人次,充分展現了這座城市的吸引力。

“陶瓷是水、火、泥土與匠人指尖共同孕育的文明結晶。”韓國公州市前市長金正燮感言,文旅藝術業應該豐富人們的生活,開拓城市發展。這一理念,在景德鎮得到了印證:陶瓷文化是看得見的匠心、摸得着的技藝、帶得走的作品,它不僅承載着城市記憶,更是一種可參與、可延續的文化資源。

10月18日,嘉賓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參觀。新華社記者周密攝

蓬勃發展的文旅產業,提升了景德鎮的文化軟實力;而更高水平的開放,則將其推向了互利共贏的新境界。從古時“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繁榮,到今天“買全球、賣全球”的格局,這座城市正搭建起更為立體的開放之橋。

俄羅斯戈羅傑茨市行政長官穆德諾夫·亞歷山大·尤里耶維奇分享了頗具建設性的思考,他提出“在友城協議框架下籤署合同,作為雙方信譽和支付能力的擔保”。這一務實建議,呼應了景德鎮在國際合作中的深度探索——從傳統的陶瓷貿易,擴展到產業鏈協同、跨境電商、版權保護等現代經貿領域。

目前,景德鎮已與72個國家180多個城市建立友好聯繫,陶瓷官方旗艦店在海外陸續落地,逐步實現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乃至“文化出海”的躍升。

“世界市長對話”選擇景德鎮,並非偶然。陶瓷作為跨越國界與時代的“世界語言”,天然成為探討城市治理與文明互鑑的理想媒介。土耳其伊茲尼克市等城市與景德鎮的持續互動,印證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觀。

圓桌對話的尾聲,景德鎮市市長陳克龍以一句中國古話向世界發出邀請:“窯火要旺,得添柴;情誼要深,得常走動。”這句話背後,是一場以瓷為媒長期合作的開始。

千年窯火不熄,靠的是一代代人持續添柴;文明交流不止,源於一座座城市開放包容的胸襟。景德鎮被多國市長點贊,不僅源於其輝煌的過去,更在於它為諸多手工業城市,貢獻了一份關於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景德鎮答案”。

來源: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梅肯 監製:連振海
李家超與團隊舉行會議 學習貫徹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有片|衛星視角下的中國台灣省
盧文端:港澳辦為何嚴正宣示選舉不容干擾破壞
龔之平:揭穿所謂”中央干預特區選舉”偽命題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