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去年三月公布重建華富邨,最先重建的是華富(一)邨華安樓及華樂樓。最近許多住戶為搬遷作準備,惟區內公共屋邨大型雜物棄置問題引發關注。明愛香港仔社區中心最新調查顯示,九成受訪居民預期重建期間將出現大量廢棄家具,但現有配套嚴重不足,逾六成受訪居民因無法搬運而被迫棄置公共空間,清潔工友更面臨工傷風險。南區區議員聯署建議房署檢視政策,增設臨時收集站及搬運支援,避免重建加劇社區衞生危機。

民調﹕搬運困難是亂棄主因
該調查訪問華富邨140名居民及20名清潔工友,發現大型雜物處理存在三大問題:其一是配套不足,華富(一)邨(4,700伙)和(二)邨(4,300伙)各僅設1個大型雜物收集站,且位置偏遠。62.1%居民坦言無法自行拆卸家具,64.3%指搬運困難是亂棄主因,52.1%要求增設臨時收集站。
其二是居民對大型垃圾收集站認知落差,87.1%居民不知使用收集站需要事先預約開門,46.3%更不清楚站點位置,部分居民更誤將普通垃圾房當作收集站。
其三是工友安全隱患:現時兩邨僅有約40名清潔工友服務。受訪的20名工友中,70%清潔工指每日需額外1-2小時處理雜物,35%曾因搬運扭傷,30%遭割傷,但多數僅以“白花油”自行處理傷口。
居民憂重建在即情況可能更差
華富邨重建將加劇問題。問卷中90%居民預期搬遷時會棄置大量雜物,參照過往白田邨重建經驗,雜物堆積恐引發火警及通道阻塞風險。居民黃女士反映:“見過有人將浴缸、洗手盤棄置於樓層,工友要搬走都好吃力。”

清潔工友更直言:“最辛苦係搬紙皮、床褥個啲,原本應該係送床公司一換一走,但住客又唔知工人將舊嘅搬去邊,工人有時放係樓層就算,保安又唔會理啲工人有無搬走,咁你喺出入口見到架嘛,又唔提。”
亦有住在華生樓的居民文先生指出﹕“好多時見到街坊都只是放係收集站門口,見門口鎖左就唔理走左去,無人理。”
區議員促增設流動收集站
南區區議員張偉楠接受《港紙》訪問時表示,華富(一)邨指定雜物收集站位於華裕樓附近,位置偏遠不方便,對於華富邨重建搬遷的情況明顯不足,長者及行動不便居民難以自行搬運大型雜物。他建議房署增設流動收集站和便民配套,靈活調整收集站數量及位置,以應對搬遷高峰。他又強調,應加強對居民的宣傳和教育,清楚告知收集站位置及正確棄置流程。
另一南區區議員林詠欣則表示,在居民搬遷過程中,建議房署提供簡單手推車或板車的登記借用服務,方便街坊處理大型雜物。
根據房署統計,過去12個月,南區公共屋邨一共收到148宗關於雜物處理問題的求助。房署代表回覆指﹕“丟棄舊傢俬是居民的責任,現時市場都有不少二手出售、交換、捐贈、翻新或方便讓他們從用傢俬的渠道和平台。如果市民需要棄置舊傢俬,亦可以找(搬運)公司去提供一些棄置或搬運服務。”若年老住戶真的有困難而未能處理雜物,署方也會轉介個案到非政府機構提供適切協助。
而過去12個月,南區屋邨辦事處合共跟進16宗大型雜物隨處拋棄的個案,當中有3宗涉及雜物拋棄在樓層大堂,經職員追查並確認有關住戶後,住戶已自行將雜物搬至雜物收集站。房署強調,現有24小時預約熱線及巡查機制。對於增設收集站,社署稱需綜合評估車道空間及鄰近影響,未承諾具體方案,僅表示將“檢視華富邨重建期間的需求”。
今日熱搜
本週熱搜
本月熱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