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專稿】 豐習來:香港金融市場震盪中蘊含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
香港金融基建堅實,資金面穩定。市場震盪中仍蘊含著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內地加快金融開放的背景下,香港可進一步發揮其跨越東西的平台優勢,重點從三方面鞏固發展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文|香港 豐習來過往幾年,香港市場經歷了地緣政治、社會動盪、新冠肺炎疫情等多方考驗,難免引起對香港金融中心定位和未來發展的疑慮。此外,受海外和中國內地經濟和政策發展影響,去年下半年以來香港市場大幅承壓,股市債市融資明顯收縮,今年開年壓力稍減但復蘇乏力。中國內地監管調整、去槓桿下的債務壓力、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全球流動性收緊等,對市場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雖有市場波動但香港金融基建仍穩固需要格外區分的是,近期市場承壓,反映經濟和政策環境影響下投資者對市場相關風險的衡量和定價,並非金融基建的動搖,短期的不確定性也不等同長期的低迷。例如,中資美元債的拋售背後是地產行業的下行周期疊加個體流動性危機。這一背景下,地產債券特別是弱勢企業持續承壓,但同時投資級債市保持堅挺,信用息差收窄,顯示投資者並未大幅撤出,對主體市場仍保持信心。未來隨市場和政策調整,中資債市融資功能有望修復。當然今明兩年仍需格外關注海外流動性收緊下的衝擊。又如,股市方面,去年下半年香港股市拋售集中在新經濟、互聯網、科技等行業。科技教育等行業的監管政策在厘清之中,反壟斷、數據安全等政策繼續出台,地緣政治摩擦影響海外上市企業。由於這些因素難以迅速消除,港股和海外中概股均面臨不確定性。但中期看,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升級利好經濟效率和投資回報。中國內地經濟的穩健增長,港股中成長性成分的上升,加上估值折讓,均支持港股的配置及投資價值。對長期投資者尤為重要。在金融基建方面,香港金融環境穩定,去年下半年以來港幣匯率在強美元下略微走弱,但維持兌換強方,資金保持淨流入,基礎貨幣繼續增長,流動性充裕,銀行體系健康。未來隨美元利率上升預計港元利率有小幅上升壓力,但系統仍有充足的流動性對沖。因此,香港金融基建堅實,資金面穩定。市場震盪中仍蘊含著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繼續受益於內地的開放和發展2月5日,大年初五,香港灣仔海濱一個碩大的充氣“財神爺”吸引市民前來拍照(圖:中新社)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有高度集中和國際化的銀行、證券、基金管理等金融機構,資金自由流動。截至去年四季度,按市值計算,香港是全球第六大股票市場。2021年香港市場的新股發行雖較2020年的高位有所回落,但仍非常活躍,全球排名第四。香港也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和全球第四大外匯交易市場。英國智庫Z/Yen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的最新排名(截至2021年9月)中,香港排名上升至第三,僅次於紐約和倫敦,位居新加坡、上海等區域競爭城市之前。香港健全高效的法律制度,專業化人才儲備,以及連接世界的基建港口,開放的信息環境等都是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國家的金融發展和開放是香港金融平台的最大機遇。中國內地證券市場迅速擴張,海外投資中國內地債券和股票2018年以來上升超7,000億美元,其中通過港股通和債券“北向通”投資中國內地證券市場佔比超7成。2021年全年共有98隻新股上市港股,首次公開集資額達3288.5億港元,8成來自內地企業,54家是新經濟公司。未來10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市場,跨境資金流也將進一步上升,作為中國內地和全球的連接橋樑,香港機構和市場產品也將迎來新的機會。香港與內地的互聯互通和香港自身的制度改革相應促進香港的市場發展。例如,隨著新經濟成分加入和南下資金佔比上升,港股交易更為活躍。流動性中樞上移,市場價格發現的功能提升。2021年債券通日均成交量265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33%。未來債券“南向通”放開則有利香港機構增加做市和交易,提高香港債市成交量和流動性。此外,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超過8,000億元,佔全球離岸人民幣存款的60%,為機構發展人民幣匯率利率產品奠定了基礎。中資實力在香港日增外資佔比高位下降與香港同內地經濟金融的聯通相應,2021年內地機構在香港的亞洲總部數量持續攀升至252個,與排名第一的美國基本相齊,佔香港總體境外機構亞洲總部的17%。五年前內地機構佔比則不足10%。海外機構的總部中,過往五年美日機構數下降,而英國和歐洲機構數則有所上升。金融市場方面,近年來中資在香港發展勢頭迅猛,而外資仍保持多方優勢。以股市為例,過去兩年在港IPO中,按項目數量計,港股IPO保薦人前10名裡中資佔6名。不過,外資投行雖然項目數量不及中資,但IPO總承銷金額較高,前10名中佔6成。二級市場中,港交所數據顯示,通過港股通和中資券商持股市值佔比上升到20%以上。國際券商的持股數量和比例過去兩年則有所下降,但仍佔市值40%左右。從投資者成分來看,據港交所調查,2009-2019年(最新)期間,來自歐美投資者的現貨年度交易金額大體持平,在3.5-5.5萬億港元之間,中資投資者交易金額則大幅上升。截至2019年,歐美投資者在香港以外投資者的總現貨交易金額中佔比仍超過一半,而中資投資者佔比升至近30%。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具有獨特性和吸引力在內地加快金融開放的背景下,香港可進一步發揮其跨越東西的平台優勢。對內地而言,香港是推進金融雙軌制改革的試驗田和對外開放接軌的重要橋樑。香港有豐富的金融專業人才,法律制度與英美接軌,有語言、資訊和稅收等方面的便利,在國際投融資、資金管理和風險定價等方面有天然優勢。發展一個有深度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則是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投融資貨幣、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一環。香港作用不可或缺。對外資而言,香港市場亦有其難以替代的吸引力:一是便於對中國投資,分散發達國家市場風險並獲取收益。隨著中國內地市場開放,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債市股市配置增加,金融市場掛鉤更為緊密。由於制度基建等方面的優勢,香港仍是海外投資者最容易投資中國市場的平台。外資在香港市場佔比雖有下降,但在證券投資融資等活動中仍佔主導,有充分的市場空間。二是便於管理人民幣相關風險。海外資金投資人民幣資產,相應增加對管理利率匯率風險的需求,香港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有助支持風險管理。三是法律等基建成熟,稅制安排降低交易成本。香港稅制簡單透明且稅率較低。近年來港府積極爭取海外基金來港落戶,提供稅收優惠(有限合夥基金、家族辦公室等)是關鍵之一。四是新經濟領域的拓展,包括金融科技、數字貨幣、虛擬資產,綠色金融,人民幣國際化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機會等,顯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內涵也在不斷發展,有利吸引增量資金。重點從三方面鞏固發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保持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需要政策和機構的多方努力,在鞏固優勢的同時創新發展。在金融領域則可重點考慮幾方面措施:一是增加與外資的溝通、交流、反饋。香港的定位為“超級連絡人”,意味著與內地和海外的聯繫均不可或缺。香港在進一步發揮“背靠祖國”優勢的同時,也應充分利用其國際視野,增加海外交往,擴大國際網絡。國際投資者格外關注資產安全和盈利空間。在政策調整、經濟轉型的時期,政府和在港機構均可增加與外資的互動,特別是爭取長線投資者和耐心資金。機構可通過媒體或採取舉辦論壇的方式對外發聲,並爭取與外資高層的交流互動以推動戰略共識。二是加強金融平台吸引力,提升資產配置、風險定價功能。在全球稅制改革的背景下,港府可進一步推進對基金的稅收優惠,促進海外資金來港。港府去年調高港股印花稅,不利提升市場交易量,未來適當下調有利支持市場流動性。港交所可推動內地以外的企業來港上市,有助支持市場的多元化。在港中資金融機構可積極推動增加金融產品,如人民幣的利率匯率衍生品服務,推動債市“南向通”的發展,增加市場流動性。三是發展增量市場,推動數字貨幣平台、綠色金融、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的發展。香港證監會已發出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金管局在積極探索建立央行數字貨幣的跨境網絡。綠色金融方面,在港綠色債券發行迅速上升,香港也在探索建立區域碳交易中心。推動這些方面的嘗試有助香港在未來國際金融中心競爭中保持優勢。(作者係建銀國際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