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心理健康一直備受教育界關注。教育局自2012年開始,已有引入動物輔助治療支援服務的概念。動物輔助教育(Animal Assisted Education,簡稱AAE)以動物作為輔助,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心理健康。自2022年開始,更多前線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動物輔助教育對支援學童心理健康具有正面效果。

1月27日,教聯會副主席林泳施校長聯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黃蔚澄教授(Professor Paul Wong)以及香港樹仁大學輔導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倪子健博士(Dr. Joe Ngai),舉行“AAE &Youth透過動物輔助教育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學生”學校專場講座,對象為在中學、小學或在特殊學校服務的訓輔組主任、訓輔老師、學校輔導員、教學助理及社工。林校長及港大黃蔚澄教授表示會全力協助前線教育工作者,在學校透過唐狗及輔導員的升級培訓,培養更多適合到校參與學生輔導工作的工作犬及輔導員,全面支援落實教育局的醫校社三層架構。

在香港,越來越多機構和學校開始嘗試AAE這種心理輔導模式。透過活潑生動的方法,協助學生表達情感。港大黃蔚澄教授及團隊自2019年開始,與超過10間的本地小學合作,開展“童狗有話兒”動物輔助教育社交情緒課程,目標是讓學童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與伴讀犬接觸,了解牠們的故事,提升社交情緒技巧、語言能力和閱讀興趣,強化同理心,從而培養正向和關愛的人際關係。在1月27日的AAE & Youth研討會中,樹仁大學倪子健博士更詳細分析了“童狗有話兒”本地課程的執行細節及成效。倪博士表示,動物輔助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即使學生對閱讀感到厭倦,也會對伴讀犬和牠們的故事產生興趣,有助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並提高他們的閱讀主動性。倪博士更指出,動物輔助教育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和社交技能,通過與伴讀犬建立起情感聯繫,幫助學生體會關愛和負責任態度,同時提高他們的社交技能和溝通能力。當學生面臨各種壓力時,動物更可以成為他們的情感支持者,幫助學生減輕壓力和焦慮。


林校長在講座尾聲強調,一個成功的動物輔助教育課程需要多方面配合,而其長遠成效更有賴學校和家長的相互合作。最重要的一環是讓同學、家長和學校明白動物福利的重要性,幫助學童在他人、動物和環境等層面思考問題,從而打造一個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社區。林校長表示,未來會繼續透過動物輔助教育、開心孩子成長計劃、精神急救基礎證書課程、照顧者支援計劃等工作,支援前線的教育同工,期望透過不同的心理輔導及精神健康教育工作,將開心的種子,散播在年青人及香港人的心中,實踐“Together, WE can give more to our teachers and our next generation.”


(作者: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瑪利灣學校林泳施校長。原文載於《知識》2月刊“生涯規劃”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