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擠水分”後,我們期待更多好故事-紫荊網

電視劇“擠水分”後,我們期待更多好故事

日期:2025-08-21 來源:工人日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據新華社報道,8月18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進一步豐富電視大屏內容促進廣電視聽內容供給的若干舉措》,其中“改進電視劇集數和季播劇播出間隔時長等管理政策”的表述引發廣泛關注。

過去一個時期,電視劇行業有個怪圈:集數越長,廣告越多,收益越大。觀眾不得不一邊吐槽一邊“倍速播放”。其實,觀眾並非反感長劇,而是厭惡“無效長度”。上述政策調整實際上藏着觀眾對好劇的樸素期待:與其在爛劇裡消磨時間,不如讓每一分鐘都值得回味。

這些年,電視經歷了兩次危機:一是遭受智能終端衝擊,年輕人偏愛通過手機獲取影視資源,電視開機率大幅下降;二是劇集迎來內容危機,好劇不多、優質劇集更新較慢等尷尬有目共睹。

為此,不久前,有關部門下力氣治理“套娃收費”、明確要求開機簡化操作等,這是提升開機率、解決“看電視難”問題的探索。如今,調整集數和排播規則,是進一步完善前述舉措,並對觀眾“看好劇難”抱怨的一種回應。

這一轉變背後是公共文化服務理念的升級,從“夠不夠”到“好不好”,從“填飽肚子”到“吃出滋味”。電視作為“家庭文化客廳”,需要兼容爺爺奶奶愛看的年代劇、父母喜歡的家庭倫理劇、年輕人追的懸疑短劇。新規鼓勵支持優秀微短劇進入電視播出,正是爲了打破“代際鴻溝”,讓不同年齡的人都能找到歸屬感。

政策只是第一步,關鍵要看執行。過去該行業有過教訓:“限薪令”出臺後,有的劇組搞出了“陰陽合同”;限集數後,有的劇拆成上下部“換湯不換藥”。這次調整要避免重蹈覆轍,需加強一些細節工作。比如,“彈性”不是“放任”,集數不設硬槓,但備案審核要更嚴,防止“注水劇”捲土重來。平台可公開“棄劇率”“完播率”,讓市場淘汰劣質內容。

上世紀80年代,電視劇《渴望》播出時萬人空巷;今天,我們擁有海量內容,卻經典不足。我們期待更多人能回望初心:電視劇的本質是講故事,而不是算賬;是打動人心,而不是消耗時間。

來源:工人日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晨 校對:梅肯 監製:郭孟琦
15所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授牌 孫東提三方向:攻國家需求、拓國際科研、聚全球人才
(有片+多圖)“全運啟航 躍動香江”——無人機足球亮相香港西九龍高鐵站
新安排便利香園圍跨境私家車過境
15所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授牌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