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公布《美式“航行自由”法律評估報告》-紫荊網

自然資源部公布《美式“航行自由”法律評估報告》

日期:2025-08-25 來源:自然資源部網站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8月25日,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發布《美式“航行自由”法律評估報告》中英文版(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旨在對美國“航行自由”相關主張和實踐是否符合國際條約和一般國際法、是否具備法律基礎進行評估。

《報告》檢視了美國在航行自由方面的法律立場和實踐,特別是與“航行自由計劃”有關的表態與行動,聚焦軍艦無害通過、救助入境、過境通行、群島海道通過權、“國際水域”、島嶼法律地位、直線基線、遠海群島領海基線、專屬經濟區軍事活動、防空識別區、歷史性水域等11個問題,歸納了美式“航行自由”的主張、特點與影響。

《報告》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簡述美國對航行自由的總體立場及其行動,歸納美式“航行自由”的主要法律觀點。第二部分分析美國對於航行權利的認知和相關實踐,及其同國際法規則之間的差距。第三部分分析美國限制沿海國權利的合法性問題,討論其是否具有充分國際法基礎。第四部分在合法性與合理性層面對美式“航行自由”進行總體評估。

《報告》指出,美式“航行自由”包含大量美國自創概念、自設標準的所謂習慣國際法,與國際法和許多國家的實踐相悖。美國藉助這些主張和行動,極盡所能壓縮其他國家的合法權益,擴大其權利和自由,以獲取不受法律約束的“自由”。

《報告》認為,美式“航行自由”缺乏國際法基礎,也嚴重扭曲了國際法的解釋與發展,延續“炮艦外交”的強權邏輯,體現了美國使用軍事力量對他國施壓的慣常做法。美式“航行自由”服務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及其地緣政治戰略,涉嫌以軍事力量威脅地區和平穩定、擾亂國際海洋秩序,體現出鮮明的不法性、無理性和雙重標準。

《報告》由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組織撰寫,來自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共同完成。

來源:自然資源部網站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安濤 校對:江心雨 監製:姚潤澤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短視頻《血火的契約》重磅上線
香港24位黃埔後代獲頒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章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將舉辦3場記者招待會、3場記者見面會
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東江水供港60周年展覽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