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近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支線航空發展大會獲悉,2024年,我國航空幹線、支線城市至全國地級市的航空通達時間分別為13.8小時、25.4小時,二者相較2023年改善幅度分別為2.0%和2.7%。縣級城市通達性相較2023年改善了4.8%,高於地級支線城市的1.2%。西北、新疆、華北等地區支線城市至全國地級市航空通達性相較2023年分別提升11.7%、7.5%、7.1%。
“作為國家綜合交通立體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支線航空是提消費擴內需、滿足人民美好出行需要的有力抓手,更是暢通微循環、構建中小城市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王昌順表示,我國支線航空通達性總體改善,支線城市改善幅度更大。截至2024年底,全國有運輸機場的縣級城市達到51個,約佔全部支線城市總數的27%,未來比例將持續擴大。
多重因素利好
支線航空是短距離、中小城市之間的非主幹航線,一般使用座位數在110座以下的小型客機,飛行距離在600千米至1200千米。“得益於經濟增長、旅遊業發展等多重利好因素,我國支線航空通達性持續改善。”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航空運輸所主任經濟師鐘山說。
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帶動個性化、差異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增長,為支線航空市場發展提供了機遇,特別是旅遊業的發展爲支線航空發展注入新動力。
據介紹,旅遊消費呈現小衆遊、休閒遊、即興遊、深度遊等趨勢,隨着“縣域文旅熱”的興起及旅客出行消費習慣的改變,三四線城市支線機場運輸需求較往年明顯增加。今年以來,部分支線機場旅客吞吐量較去年同期超過50%,特別是暑運期間研學遊、親子游等旅遊出行需求大幅增長,新疆、內蒙古、雲南等地部分支線機場旅客吞吐量實現強勁增長。
早在2021年,《民航局創新“干支通、全網聯”服務模式實施意見》印發,持續開展“干支通、全網聯”航空運輸服務網絡建設。據統計,民航局相繼批覆了鄂爾多斯、雲南、成都天府-拉薩進出藏通程、新疆等試點工程。2024年全國民航保障中轉旅客超7000萬人次,增速達34%,保障2380萬人次中轉旅客辦理一次值機,同比提升66%。
提升服務質量
“支線機場通達性仍需進一步提升。”鐘山認為,2024年支線機場佔國內機場總數的70%,起降架次不足行業總量的10%,其中58個支線機場日均航班量不足2班。部分支線機場尚未聯通任何樞紐機場,只能通過鄰近中小機場經1次到2次中轉至目的地城市。
除通達性外,如何規範市場秩序、升級服務等,仍是提升支線航空發展質量亟需解決的問題。在第四屆中國支線航空大會期間,由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牽頭編制的《中國航空運輸協會航空客運自律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正式發佈。針對航空客運市場存在的問題,《公約》明確提出,各企業要嚴格遵守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杜絕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的惡意競爭行為(如低於成本價傾銷、虛假宣傳等)。
在強化服務質量上,《公約》積極倡導民航企業將服務品質作為核心發展目標,鼓勵企業通過優化客票退改機制、完善中轉服務流程等舉措,改善服務細節。同時,推動民航企業加大在智慧出行技術研發、機艙服務體驗創新等領域的投入,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能級。
“《公約》將從多方面推動支線航空發展環境優化。”飛友科技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羅媛元認為,短期將有效遏制市場亂象、規範經營行為,長期將通過規則創新驅動行業轉型升級,構建“高品質服務—高信任體驗—高能級產業”的良性循環,增強航空客運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速釋放潛力
“當前,支線航空正處於戰略機遇期。”王昌順表示,預計到2030年,支線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1.77億人次,國產飛機支線市場佔比將突破50%。行業市場結構將顯著優化,“航空+旅遊+物流”等新業態將創造航空增量市場。氫能和電動支線飛機等技術創新將重塑行業生態。
王昌順建議,要深化數字賦能,以大數據、雲計算等為手段,形成完整、高效、便捷的旅客流、數據流。推進國內通程航班服務管理平台、民航中轉旅客服務平台的推廣應用和擴容升級,加強數據治理和全生命週期質量管理,不斷挖掘數據價值。
在羅媛元看來,當前民航局的支線航空補貼在資金規模上創新高,在補貼機制上緊跟民航發展趨勢進行多次修訂,一些地方政府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支線航空發展。要進一步加大對支線航空的財政補貼力度,減輕航空公司支線航線經營壓力,降低支線城市旅客出行成本。此外,要完善快速公路通道,加密航班起降時段的機場巴士頻次,探索支線機場定製客運班車等靈活接駁模式,有效解決旅客“最後一公里”問題。
“建議支線城市加強對高鐵和支線機場的設計,統籌規劃高鐵和支線機場的運輸網絡差異互補功能,避免同質化競爭和功能重複建設。推動高鐵和民航實現無縫銜接,構建公路、鐵路、機場高度融合的立體化交通網絡。”飛友科技大數據研究院航空公司研究專家張飛榮說。
目前,國產C909支線飛機已成為我國支線航空市場主力機型。鐘山呼籲,加強國產支線飛機推廣使用力度,加大對國產民機運營航空公司支持力度,支持支線航空公司、中小機場合作建設模擬機培訓中心、支線飛機維修中心、航材備件中心等,實現國產支線飛機的優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