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了!青海秦代石刻鑑定為真-紫荊網

確認了!青海秦代石刻鑑定為真

日期:2025-09-15 來源:人民網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9月1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此前曾引起廣泛關注的位於青海省瑪多縣的“崑崙石刻”,經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審慎研究,認定為秦代石刻,定名為“尕日塘秦刻石”(以下簡稱“刻石”)。

640 - 2025-09-15T141443
尕日塘秦刻石

2025年6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仝濤研究員在《光明日報》刊發《實證古代“崑崙”的地理位置青海黃河源發現秦始皇遣使“採藥崑崙”石刻》,引發社會討論。國家文物局迅速安排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建工作專班,兩次赴現場調查,獲取了石刻本體與賦存環境等科學數據。

640 - 2025-09-15T141446
尕日塘坡地2號陡坎

據介紹,刻石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扎陵湖鄉卓讓村,地處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2號陡坎左下方,距湖岸約200米,海拔4306米。文字刻鑿壁面總長82釐米,最寬處33釐米,刻字區面積約0.16平方米,距地面約19釐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文字風格屬秦篆,保存較完整的文字信息為“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採樂□/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裡”。

640 - 2025-09-15T141448
尕日塘秦刻石高清渲染圖

刻石鑿刻在2.5億年前沉積形成的石英砂岩的一處節理面上,刻石面向東南,背山面水,刻石遭受風蝕和光照高溫輻射影響相對較弱,利於長久保存。刻石表面無損檢測及刻石結構調查表明,刻字區域岩體結構相對完整,表面強度高,較為平整,無明顯結構缺陷,為刻面選擇提供了必要條件。

640 - 2025-09-15T141450
刻石所在區域環境

刻石為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岩,單軸抗壓強度高、磨蝕指數高,屬高磨蝕性岩石,為其長久保存提供了必要條件,是歷經千餘年自然風化尚能保存至今的關鍵因素。刻字區域和非刻字區域的元素成分差異較小,且表面未檢出鎢、鈷等金屬元素,排除利用現代合金工具鑿刻的可能。

640 - 2025-09-15T141453
岩石漆

“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成果,刻石與扎陵湖關聯形成文化景觀,整體保存基本完好,文字多數清晰可辨,因刻石中年月日俱全,不見於文獻記載,是我國目前已知唯一存於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有關刻石的下一步保護措施,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蹟司司長鄧超對人民網記者表示,未來國家文物局將以“原址保護”為原則,科學制定刻石保護方案,編制保護規劃,並審慎論證建設保護設施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來源:人民網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梅肯 校對:江心雨 監製:張晶晶
【2025施政報告】李家超:照顧不同階層住屋需要
【2025施政報告】李家超:確保北都發展符合香港利益
【2025施政報告】施政報告為加快發展提出清晰目標
【2025施政報告】施政報告勾劃香港發展藍圖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