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健慈:香港施政報告評析——深化改革與民生關懷的雙軌並進-紫荊網

傅健慈:香港施政報告評析——深化改革與民生關懷的雙軌並進

日期:2025-09-17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傅健慈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於9月17日發表了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主題為“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這份報告以經濟和民生為兩大主軸,展現了特區政府在複雜國際環境下的戰略視野與務實作風。作為香港法律學者,本文將從法治、國家安全及發展利益的角度,對施政報告的核心內容進行評析。

一、北部都會區:法治化推進與經濟發展的協同

北部都會區(北都)作為香港未來的戰略發展區域,其規劃不僅關乎經濟增長,更涉及法治化建設和行政效率的提升。報告提出成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並制定專屬法例以加速推進發展。這一舉措值得肯定,因為法治化是確保大型基建項目透明、高效運行的基礎。通過“拆牆鬆綁”簡化行政程序,北都建設將更能吸引國際投資,並為香港創造大量職位,提升整體生產力。

從國家安全角度來看,北都的發展需符合國家整體戰略利益。香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其經濟規劃必須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銜接,並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專屬法例的制定應明確國家安全條款,確保發展過程中不會被外部勢力利用或干預。

二、產業發展與金融中心地位的鞏固

報告提出制訂“優惠政策包”吸引高增值產業和企業落戶香港,並強化金融市場的多元發展(如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綠色金融等)。這些措施有助於香港應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尤其是在西方市場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香港需進一步發揮“內聯外通”的功能。

然而,產業發展必須以法治為基礎。香港的普通法體系和國際化的司法環境是其核心優勢,但在吸引外資的同時,也需加強對國家安全風險的防範。例如,在推動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發展時,應建立完善的監管框架,防止金融系統被用於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此外,知識產權保護的強化(如融資、估值和交易保障)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法治問題,需通過法律手段確保創科成果得到合理保護。

三、強化問責制度:部門首長責任制的法治意義

為強化部門首長責任擔當及提升管理水平,本次施政報告提出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按照問題大小輕重程度,將調查分為兩個級別處理,並設立一個長設的獨立專責調查小組,針對任何級別公務員進行調查。同時,擴大現時“公務員敍用委員會”的職能以進行調查,後果包括降級、扣薪、勒令退休,以至革職等。

這一制度是香港法治建設的重要進步,體現了“有權必有責、違法必問責”的法治理念。通過明確責任歸屬和嚴格的問責機制,不僅能提升政府執行力和管理效率,更能強化公務員隊伍的紀律性和專業性,確保政策實施符合法治原則和國家安全要求。此舉進一步彰顯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從嚴治吏的決心,為“一國兩制”的行穩致遠提供制度保障。

四、民生專章:法治與社會穩定的基石

本次施政報告的壓軸部分是民生專章,涵蓋土地房屋、醫療、社會福利等多個領域。這些措施體現了特區政府“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但其實施離不開法治的保障。例如,在解決網約車監管問題時,政府爭取在本屆立法會休會前通過規管法例,這顯示了政府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的決心。同樣,在打擊非法勞工和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方面,法治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

民生問題與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社會穩定是國家安全的基礎,而民生改善是社會穩定的前提。報告中提出的精準扶貧、長者支援、鼓勵生育等措施,有助於緩解社會矛盾,減少極端主義的滋生空間。此外,對少數族裔的支援和融入計劃,也體現了香港在法治框架下推動社會包容的努力。

五、教育與人才:法治意識與國家認同的培養

報告提出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和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這不僅是經濟舉措,更是法治和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平台。香港的教育體系需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同時認同國家主權和安全的年輕一代。在推動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建設時,應加強國家歷史與法律教育,確保學生理解“一國兩制”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人才政策方面,香港需在吸引國際人才的同時,防範外部勢力通過人才引進渠道進行滲透。法治化的移民和人才審查機制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環節。

六、文化與軟實力:法治框架下的國際形象

報告提出推動文化、體育和旅遊協同發展,例如打造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和發展遊艇經濟。這些措施有助於提升香港的國際吸引力,但其成功需依賴法治化的市場環境和清晰的國家安全邊界。例如,在推動藝術品交易時,需防範文物走私和資金非法流動等風險。

結語

綜上所述,本次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綱領,展現了特區政府在香港由治及興新階段的戰略佈局與歷史擔當。報告中關於北部都會區開發、產業升級、金融創新、民生改善及問責制度強化的各項措施,不僅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新動能,更在法治框架下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尤為重要的是,這些政策始終堅定維護國家安全、主權和發展利益,確保香港繁榮穩定與國家整體戰略同頻共振。特區政府通過專屬法例制定、監管制度完善、問責機制強化及國家安全教育的系統性舉措,彰顯了在"一國兩制"方針下依法施政的決心。這些措施既鞏固了香港普通法制度的優勢,又完善了與國家法律體系的有效銜接,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了堅實保障。

未來,香港應繼續發揮雙語法治環境和國際化優勢,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真正成為融通中外的重要橋樑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都會。

(本文作者係全國港澳硏究會理事、法治·教育科技促進會會長、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可熠 校對:梅肯 監製:李博揚
樺加沙增強為颱風 天文台料下周三最接近香港
卓永興:AI效能提升組今年11月制訂計劃及時間表
中國科學家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勒福贊獎”
習近平就尼泊爾國慶向尼泊爾總統鮑德爾致賀電 李強向尼泊爾臨時政府總理卡爾基致賀電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