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迎來霜降
此時天氣漸冷、初霜出現
在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如何正確養生,健康入冬?
霜降這樣吃
俗話說“補冬不如補霜降”,霜降過後,天氣漸冷,秋意漸濃,胃口漸好,此時節如何進補更科學?
適量吃溫熱食物
隨着氣溫下降,要注意避免寒涼的食物,食用溫性、熱性的食物有助於保暖,並促進血液循環。羊肉、牛肉、雞肉、生薑、蔥、蒜等食物屬於溫熱性食物,適量食用能夠驅寒保暖,增強體質。
清潤滋補
霜降時節氣候乾燥,容易引發皮膚乾燥、口乾等不適。可以適量食用具有滋補作用的食材,如銀耳、雪梨、百合、蓮藕、山藥、胡蘿蔔、鴨肉和枸杞等,既能補充水分,又可緩解燥熱。
應季蔬果
霜降前後正是秋季蔬果的豐收季節,柿子、蘋果、梨、柚子、橙子、石榴、山楂等水果陸續上市,南瓜、紅薯、芋頭、蘿蔔等蔬菜也是此時的應季食材。
順應時節的變化選擇食材,有助於調理身體平衡。上述這些蔬果不僅營養豐富,還能幫助身體順應季節變化,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
適量食用堅果
核桃、杏仁、栗子、花生、松子等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既能提供能量緩解秋冬乾燥,又能增強體質補充必要的營養素。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核桃則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的功效,適合在此時節適量食用。
霜降時節多喝水
霜降是秋天的尾巴,此時節,人們往往會感到更加乾燥,很多人會出現口乾、脣乾、鼻幹、咽乾、皮膚乾等問題。這是由於空氣中水分減少,人體津液缺乏所致。
霜降養生,不妨試試這“兩杯水”↓↓
一杯暖茶健脾胃
霜降時節,不少人都被秋燥“盯上”了。如何緩解口乾、鼻幹、皮膚乾等情況?不妨試試理氣健脾和胃的大麥陳皮山楂茶。製作要點:15克大麥、10克山楂、5克陳皮,加500毫升水,大火煮3~5分鐘,悶20分鐘即可飲用。
霜降來杯桑葉茶
將乾桑葉5~10克泡茶或煎湯,不僅能清熱潤肺,還能消瘡祛斑、減肥消脂。桑葉富含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調節血糖、血壓、血脂的功效,還能延緩衰老、潤腸通便,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具有輔助的治療作用。
霜降時節如何養生
記好這幾點
霜降時節,天氣漸冷,晝夜溫差加大。此時要做好養生保健,無論起居養生還是運動調養都應謹慎。
霜降養好這3處
養護足膝
人體關節最怕受涼,此時穿衣不宜露膝,同時要注意護足,養成睡前泡腳的習慣。
養護脾胃
按時吃飯,用餐時細嚼慢嚥;多選擇蒸、煮、燜等易嚼易消化的烹調方法,少吃油炸、爆炒的食物。
養護皮膚
此時氣候乾燥,易出現過敏、瘙癢等不適,不宜用鹼性大的沐浴露或肥皂,要注意皮膚的日常護理。
霜降節氣,應循序漸進地添衣保暖,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婦以及體質虛弱之人,要着重護好頭、腳和肚臍三處。
肚臍
肚臍皮下沒有脂肪,緊鄰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肚臍一旦受涼,腹痛腹瀉在所難免,泌尿系統疾病也容易找上門來。
頭部
頭是全身陽氣最旺盛的部位之一,這個地方如果受寒,體內陽氣會大量散失,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四肢不溫的人以及易感風寒的人來說,尤其危險。
腳部
人體腳部分布着6條重要經脈,一旦受寒,會引發感冒、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
霜降時節這樣睡
霜降過後,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需保養陽氣,應順應時令早睡早起。早睡可使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舒展。
此外,保證睡眠充足,還可以緩解秋乏。晚上11時前進入夢鄉,午時小憩一會兒,抓住秋天的尾巴,為冬藏打好基礎。
霜降這樣動
霜降時節,鍛鍊身體正當時。親近大自然,吸收天地精華,可增強體質,提高禦寒能力,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做好體能儲備。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進行一些使人大汗淋漓的運動。
太極拳
運動時要儘量躲避晨霧,以免誘發呼吸道疾病。外出鍛鍊最好選擇氣候適宜、空氣質量較佳、陽光充足的時段。太極拳等傳統保健項目,動作舒緩、柔中帶剛,更適合中老年人群。
倒步走
倒步走是一種反序運動,能夠刺激前行時不常活動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人體的靈活性、協調性。此外,倒步走時會被迫集中精神,有助於鍛鍊神經自律性,減少不良情緒的困擾。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時要選擇平坦人少的場地。初學者速度要慢、步子要小,心腦血管疾病人群應謹慎鍛鍊。
按揉這2個穴位
霜降時節,按揉這2個穴位可以達到預防或緩解感冒的效果。
迎香穴:位於鼻脣溝裡。按揉時需順時針按一分鐘,再逆時針按一分鐘。每天可按揉兩次,建議由輕到重。
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間,靠近第二掌骨橈側中點。按揉時,要沿着手掌的方向,每天可按揉2~3次,每次1~2分鐘。
今日熱搜
本週熱搜
本月熱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