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的鳳凰涅槃:一個小漁村的歷史蛻變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說的就是深圳從改革開放初期一個小漁村蛻變為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的發展奇跡。深圳是改革開放後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的故事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所創造的世界經濟奇跡的縮影。文 | 北京 李建偉深圳市舉辦無人機秀,慶祝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圖:新華社)回顧過去的四十年,深圳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成為全國城市發展的典範和標杆。全國經濟體制改革排頭兵。作為全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持續不斷的先行體制機制改革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持久的制度優勢,為深圳四十年的持續高速發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深圳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開展工資制度、勞動用工制度、基建體制、土地使用和住房制度、價格體制、企業體制、勞動保險制度、幹部人事制度和政府機構等方面的改革創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之後,深圳以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率先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市場經濟法律法規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改革。2000年以後,針對加工貿易發展瓶頸和資源環境約束的不斷增強,深圳啟動以自主創新為主線的轉型發展改革,制定出台了全國首部國家創新型城市發展規劃,提出並實施了自主創新“33條”、創新驅動發展“1+10”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深化經濟、社會、行政、文化體制改革。2015年以後,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的批示指示精神,深圳以創建世界先進城市為標杆,著力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面深化商事登記制度、公務員分類管理、投融資體制、國資國企體制、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2019年深圳被中央批准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國對外開放的先行城市。深圳是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在對外開放中始終走在全國主要城市的前列。2008年之前,深圳進出口貿易額深圳位居全國36個大中城市之首,2008年以後僅次於上海,位居第二位,2018年進出口貿易總額4,539億美元,僅比上海(5,157億美元)低617億美元。深圳也是全國利用外資前列城市,2000年到2019年累計利用外資960億美元,位居上海(2,316億美元)、北京(1,575億美元)之後,列居全國36個大中城市第3位。全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歷經四十年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從一個1979年人均GDP只有184美元、經濟規模只有1,783億美元的貧窮發展中國家,發展為2019年人均GDP10,261.68美元、經濟規模143,429億美元的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深圳的發展速度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經濟規模和人均GDP分別從1979年的0.85億美元和264美元發展到2019年的3,898億美元和29,455美元,分別增長了4,574倍和112倍,是全國平均增速的57倍和2倍。上圖為1995年在深圳市紅嶺路和深南路交叉路口,擔任紅嶺崗亭亭長的陳廷賢在指揮交通(圖:新華社);下圖為2020年8月11日在深圳市紅嶺路和深南路交叉路口的陳廷賢(圖:新華社)全國人均GDP水平最高的城市。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中,深圳的人均GDP水平從1984年開始就超過其他35個城市,始終佔據36個城市人均GDP首位,2019年人均GDP達到203,489元人民幣,比第二名南京市高出23%。全國率先跨越高收入國家收入門檻的城市。按世界銀行2008年確定的高收入國家收入低限11,905美元的標準,深圳在2008年人均GDP已達到12,007美元,在國內36個城市中率先跨過世界高收入門檻,隨後廣州市在2010年、上海、北京、杭州三城市在2011年相繼跨越高收入門檻。到2019年,深圳人均GDP已提高到29,455美元,相當於高收入國家人均GDP平均水平的66%,2008年深圳的人均GDP僅相當於當年高收入國家人均GDP的30%,深圳與發達國家收入差距已大幅度縮小。廣東自貿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圖:新華社)全國科技創新領先城市。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2000年以前,深圳逐步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向型經濟,2000年以後深圳實施自主創新發展戰略轉型,以華為、騰訊為代表的大批自主創新企業拔地而起,深圳從開放初期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特區發展為全國技術創新領先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07年的1,736家增加到2018年的14,12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從2007年的9,673億元人民幣提高到2018年的26,912億元人民幣,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僅次於北京列居全國第二位。深圳PCT專利受理量始終高居全國大中城市之首,2016年深圳PCT專利受理量19,467件,超過其他35個大中城市之和,佔全國PCT專利申請量的46%。深圳從一個1979年常住人口31.41萬人的寶安縣發展為2019年人口1,343.88萬人的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四十年的跨越式輝煌發展,是迄今世界城市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奇跡。創造這一奇跡的重要因素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央賦予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是深圳毗鄰香港、近水樓台先得月的特殊區位優勢,但深圳能夠在諸多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中脫穎而出,更重要的因素是深圳匯聚了國內外英才,新的深圳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拼搏創新精神。在新時代,中國經濟正在從過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型,從過去的粗放式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基本理念和根本路徑,已經華麗轉型成功的深圳發展模式為其他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面向未來,2019年深圳又被賦予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新的歷史使命,承擔起邁向全球標杆城市的重任。新的歷史使命要求深圳要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經濟體系,率先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面對新時期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轉型發展時期日漸突出的各種社會矛盾,完成這五大任務,實現將深圳建設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的全球標杆城市的發展目標,深圳需要繼續貫徹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提升法治水平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更需要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相信在深圳精神的滋潤下,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人必定會創造一個萬紫千紅的全球城市標杆。(作者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10月號紫荊專訪|轉載請註明出處編輯:賀子琪、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