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奇跡的秘訣:持久的制度創新與自主科技創新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偉大制度創新,這一制度創新創造了世界經濟史的偉大奇跡,以四十年的時間將一個1978年人均GDP只有156.4美元的貧困國家,發展為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既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排頭兵,又是對外開放的引領者。歷經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深圳人均GDP已從1979年的263.5美元發展到2019年的29,455美元,成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深圳的成功發展源於多方面的創新,關鍵是成功實現了從制度創新向技術創新的成功轉型。文|北京 李建偉深圳著力推動從加工貿易、深圳製造向深圳創造的轉型發展回顧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作為全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早期的成功發展起始於先行先試的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和政策優勢。從1979年創建蛇口工業區開始,深圳開啟了全新的勞動用工制、幹部聘用制、薪酬分配制、住房制度、社會保險制、工程招標制及企業股份制等制度創新,以加工貿易為主創建了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新模式,深圳迅速發展為全國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城市,到2003年深圳進出口貿易額已達1,123.4億美元,佔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提高到13.8%,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進出口貿易額中位居首位。深圳的GDP規模和人均GDP也從1979年的1.96億元人民幣和606元人民幣,增長至2003年的3,585.7億元人民幣和47,029元人民幣,分別增長了1,829.5倍和77.6倍。深圳人才公園是全國首個以“人才”為名的主題公園,與深圳灣濱海休閑帶相連,毗鄰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騰訊、華潤等眾多上市企業的總部在這裡匯聚,吸引了幾十萬高科技人才投資興業。圖為深圳人才公園任何經濟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面臨需求不足的制約,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轉型升級,才會獲取新的需求與增長空間。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加工貿易為主導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在推動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受全球需求規模有限、中國勞動成本與土地成本上漲等因素制約,發展空間日漸收縮。深圳作為中國加工貿易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先導典型,比其他城市更早地意識到了加工貿易型經濟的局限性及其受到的衝擊,其經濟增速從1980年到1995年年均37%的超高速增長急劇回落到1996年到2003年的16%,2003年以後進入持續回落狀態。面對轉型發展的壓力,深圳市委於2001年推出了《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決定》,著力推動從加工貿易、深圳製造向深圳創造的轉型發展。這一戰略以發展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光機電一體化等為重點,通過建立公共技術創新平台、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開發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擴散機制、改革技術創新活動投入機制、發展創業資本市場、健全創業投資機制、深化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機制和用人制度改革、培育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營造有利科技創業的綜合環境等一系列制度創新,著力完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提高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制度創新和自主科技創新是深圳經濟強勁增長的核心動力在自主創新戰略驅動下,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07年的1,736家增加到2018年的14,12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從2007年的9,673億元(人民幣,下同)提高到2018年的26,912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僅次於北京列居第二位。深圳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企業科研活動人員從2007年的18.4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63.1萬人,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從2007年的90.63億元擴大到2018年的1,378.9億元。深圳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專利授權數量從2000年的2,401件增加到2019年的166,609件,《專利合作條約》﹙以下簡稱PCT﹚專利申請量從2004年的331件提高到2017年的20,457件、2019年的17,459件,2004年到2019年深圳PCT專利申請量累計達143,648件,佔同期全國PCT專利申請量的40.33%,連續16年位居全國主要城市首位。2019年深圳每億元GDP產出的專利授權量為6.19件,每平方公里擁有的專利授權量為83.41件、發明專利授權量13.04件,均居全國第一位。深圳已從開放初期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特區轉型發展為自主創新驅動的高科技國際化大都市,是全國科技創新的龍頭城市。不斷的制度創新和自主科技創新是2003年以後深圳經濟依然強勁增長的核心動力,2003年到2019年深圳經濟增速比全國平均經濟增速高出28%。但與全國經濟進入重大轉型發展階段一樣,2008年以後深圳經濟也進入了增速不斷下降的轉型發展階段,經濟增速從2008年的10.7%下降到2019年的6.7%。在經濟增速下降的同時,深圳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也日漸突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環境更為複雜嚴峻,突出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差距擴大。深圳居民最高收入戶與最低收入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從2009年的8.12倍下降到2018年的7.31倍,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縮小,但絕對差距依然持續擴大,從2009年的6.7萬元擴大到2018年的8.2萬元。二是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深圳在教育、醫療、文化事業等方面的投入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基礎教育學位供求缺口大,三甲醫院等高質量醫療資源遠低於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社會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與不均衡問題突出。三是房價高企弱化城市競爭力。2019年深圳住宅銷售價格為55,769元/平米,高居全國31個省會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首位,過高的房價推高了居民生活成本和企業用地價格,成為抑制居民消費、推升企業營業成本、降低深圳人才吸引力、弱化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四是外部發展環境日趨複雜多變。美國為保持其全球領先地位,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無端打壓,深圳作為中國科技創新中心首當其衝。技術創新是決定未來世界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的關鍵,無論美國大選之後是何種政治格局,中美之間的技術競爭都會長期持續,深圳在技術創新發展方面面臨的外部非市場因素衝擊將呈常態化。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引進香港大學現代化管理模式建立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匯聚了來自內地、香港及海外的優秀醫療人才,是深港醫療合作的一個成功案例。圖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中央賦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歷史新使命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和自主創新發展的典範,新時代中央賦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歷史新使命,要求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率先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到本世紀中葉將深圳建設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踐行這一新的歷史使命,破解深圳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制度創新依然是根本保障,自主科技創新仍將是核心驅動力,深圳需要通過進一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通過加強法治建設、優化政府管理和服務、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通過進一步弘揚開放多元、兼容並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發展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和繁榮昌盛的現代城市文明;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大力發展教育醫療等公共事業,構建和諧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新格局;通過深化自然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健全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完善生態文明評價考核體系,構建城市綠色發展新格局。(作者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11月號編輯:李博揚、哈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