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碎片化睡眠影響健康-紫荊網

警惕碎片化睡眠影響健康

日期:2024-12-31 來源:健康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近日,碎片化睡眠成為熱門話題,引發公眾廣泛關注,甚至有觀點稱其危害等同於熬夜,令不少人憂心忡忡。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忙碌的上班族,還是照顧寶寶的新手父母,或者身體機能衰退的老年人,都可能受到碎片化睡眠的困擾。那麼,什麼是碎片化睡眠呢?長時間碎片化睡眠真的會對身體有影響嗎?

睡眠因何“碎了”

碎片化睡眠也稱睡眠碎片化或睡眠片段化,是指睡眠過程中,各種原因導致睡眠中斷或覺醒,從而在睡眠和覺醒之間頻繁轉換的狀態,可通俗理解為夜間頻繁醒來,包括完全清醒或不易察覺的微覺醒狀態。

碎片化睡眠不能算作睡眠障礙,但它可以是很多睡眠障礙的特徵或者表現形式。因此,不能簡單地將碎片化睡眠等同於睡眠障礙,認為它是一種疾病。

碎片化睡眠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與生活相關,另一方面是與疾病相關。從生活相關因素來看,處理重要事情前的緊張、新生兒照料、患者照護、夜班工作等都可能導致被動的碎片化睡眠。從疾病因素來看,失眠、打呼嚕、發作性睡病、睡眠相關運動障礙等也會干擾睡眠的連續性。

1.失眠: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醒和醒後難入睡,其中易醒就是碎片化睡眠。雖然碎片化睡眠不能等同於失眠,但屬於失眠的一種表現。對於有睡眠障礙的老年人來說,碎片化睡眠常常是主要表現。

2.打呼嚕:很多人誤以為打呼嚕代表睡眠狀態良好,事實上並非如此。打呼嚕可能伴發睡眠呼吸暫停,導致大腦缺氧,這時大腦會“自動喚醒”以阻止出現更嚴重的缺氧。這種喚醒會讓我們從深睡眠轉為淺睡眠(微覺醒),導致睡眠碎片化,而且常常自己沒有感知。

3.發作性睡病:這是以白天過度嗜睡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夜間碎片化睡眠是該疾病的特徵之一。

4.睡眠相關運動障礙:睡眠相關運動障礙包括不寧腿綜合徵和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不寧腿綜合徵患者夜間入睡後會出現腿部不適,導致睡眠被打斷,進而形成碎片化睡眠。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患者睡眠時會反覆出現肢體運動,可能自己不會察覺,但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微覺醒,進而導致碎片化睡眠。

5.其他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皮膚疾病引起的瘙癢,或者慢性疼痛等,也會導致碎片化睡眠。

對身體產生多方面影響

入睡後,我們一般會在兩個不同的睡眠時期裡反覆循環,一個是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另一個是快速眼動睡眠期。深睡眠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做夢則在快速眼動睡眠期。快速眼動睡眠期對人體的精力恢復、記憶加工等非常重要。碎片化睡眠會打亂睡眠的正常節奏。

長期碎片化睡眠會對身體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專家曾做過一項相關研究,發現連續14天碎片化睡眠對小鼠葡萄糖代謝和認知能力有較為嚴重的損害。在心血管系統方面,碎片化睡眠會增加交感神經活性,引發血管收縮,加重心臟負擔,從而增加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發生風險。在內分泌系統方面,碎片化睡眠可能導致代謝紊亂,增加糖/脂代謝異常及代謝綜合徵的發生風險。在免疫系統方面,碎片化睡眠會削弱身體抵抗力,增加感染性疾病和腫瘤的發病風險。在大腦功能上,碎片化睡眠會導致人們出現白天嗜睡、記憶力與注意力下降、海馬體縮小、記憶力下降等問題,甚至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風險。碎片化睡眠還會影響心理健康,誘發抑鬱症或焦慮症,進一步加重睡眠問題。

補覺不能彌補健康損失

偶爾的碎片化睡眠可通過自身調節來改善。如果是因為生活因素導致的碎片化睡眠,在相關事件結束後多可恢復正常。如果是因為疾病導致的碎片化睡眠,則需要去醫療機構明確診斷後進行對症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碎片化睡眠與熬夜雖然都會影響身體健康,但二者有本質區別。碎片化睡眠是夜間覺醒次數多、睡眠質量差,但總睡眠時間可能充足。熬夜則是主動或被動推遲入睡,導致睡眠時間減少和睡眠節律紊亂。經過一段時間熬夜後,在不加班、不玩手機的情況下,這些人可能也很難入睡,同時伴有心慌、胸悶等症狀。相比於碎片化睡眠,熬夜對身體的不良影響更大。

那麼,碎片化睡眠後,能否通過第二天補覺來彌補健康損失呢?補覺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睡眠不足的影響,但是不能逆轉經常性睡眠不足導致的代謝失調和健康風險。此外,補覺與否及補覺時長應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睡眠需求不同,過度補覺還可能導致夜間失眠。

為改善睡眠,建議大家保持規律作息,固定時間上床和起床,避免熬夜和周末過度補覺。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夜間睡眠。營造良好睡眠環境,睡前不使用電子設備。進行放鬆訓練,如腹式呼吸和漸進性肌肉放鬆,對改善睡眠也有幫助。

來源:健康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安濤 監製:張晶晶
澳門舉行多項慶祝活動迎十五運會倒計時100天
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
“錨”定Web3.0未來峰會記者會在港舉辦 搶抓數字經濟新機遇
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今日正式生效 陳茂波《紫荊》專訪詳解穩定幣發展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