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共繪新時代-紫荊網

巾幗共繪新時代

日期:2025-10-12 來源:新華社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巾幗豪情,激盪奮進力量。

芳華競展,映照時代榮光。

“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着不平凡的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關心關懷婦女事業發展、謀劃部署推進婦女工作,激勵億萬婦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上昂首向前、奮鬥逐夢。

心懷偉大時代賦予的美好夢想,廣大婦女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上,擔當作為、綻放光彩。

從實驗室到田埂間

從基礎研究到工程一線

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

她們銳意進取,奮勇爭先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生命,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這是屠呦呦在北京家中接受採訪(2015年10月6日攝)。
“時代楷模”單杏花用20餘年帶領團隊,將12306中國鐵路客票系統建設成全球交易量領先的超大型實時票務系統,以科技創新助力交通強國建設。這是單杏花在北京站調研(資料照片)。
“讓生物飼料轉化為健康的肉蛋奶,讓老百姓碗裡的肉更香、蛋更營養、奶更純。”黑龍江谷實生物集團研發總監、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勞動模範梁代華帶領團隊,30多年潛心研發了上百套營養方案,推廣到數千個養殖場,幫助農戶增收超億元。這是梁代華(左,資料照片)。
王浩澤是我國首位女航天飛行工程師,也是我國第三位女性航天員,於2024年10月30日乘坐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飛向太空,與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一起入駐中國空間站,執行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這是2025年4月30日,王浩澤安全順利出艙。

平等行使民主權利

踊躍參與民主實踐

在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

她們積極貢獻巾幗力量

2024年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結束後,女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合影留念。人大代表中婦女代表比例不斷提升。2023年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婦女代表790人,佔26.5%,比第十二屆、十三屆分別提高3.1個、1.6個百分點。
2025年2月18日,在湖北省赤壁市中夥鋪鎮安豐村,全國人大代表田淑嫺(左一)了解村民關於農村醫保、養老金使用等情況。2018-2025年,全國人大婦女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共29328件,佔建議總數的42.3%。
2025年3月6日,出席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婦聯界委員進行小組討論。政協全國委員會以及地方委員會中,女委員比例呈增長態勢。從第十四屆以來,全國政協女委員提出提案4282件,佔提案總數的26.6%。
2025年3月6日,在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訴調對接中心,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第四速裁團隊法官侯豔蓉(右)在進行案件線上審理。2024年全國法官中女法官佔42.3%,全國檢察官中女檢察官佔43.78%,全國陪審員中女陪審員佔51.5%。

從創作到傳播,從研究到保護

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

她們以蓬勃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為新時代的文化圖景寫下溫暖的女性印記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在敦煌莫高窟(2015年9月29日攝)。樊錦詩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帶領團隊致力於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她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探索形成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遺址保護傳承與利用作出突出貢獻,被譽為“敦煌的女兒”。
2025年3月14日,在武漢市任煒漢繡工作室,漢繡代表性項目傳承人任煒在刺繡。國家認定的3997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婦女佔25%。“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培訓計劃”培訓學員5.1萬人次,其中婦女佔57%。
2024年10月10日,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舉行的“中法金秋文化盛宴”活動上,越劇演員陳麗君(左)和法國歌手喬伊絲·喬納森聯袂演繹越劇選段。越來越多青年女性成為“國潮”熱和非遺“活態”傳承的中堅力量,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全新姿態融入當代生活、走向世界。
2023年10月7日,杭州亞運會,中國女排創造佳績,以六戰全勝第九次摘得亞運金牌。女運動員們為國而戰、團結協作、挑戰極限,撐起競技體育的“半邊天”,女排精神成為激勵一代代中國人的強大精神力量。

有序參與基層治理

踊躍參加公益事業

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中

她們積極作為、彰顯擔當

2019年11月29日,在浙江省湖州市織裡鎮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調解室,“平安大姐”工作室的志願者調解糾紛。“平安大姐”團隊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調解”思維,依靠親情、友情、鄉情“說和調停”,調解糾紛,化解矛盾。
2021年4月27日,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磁器口派出所民警何巧(中)與磁建村社區的聾啞群眾交流。何巧用一年多時間自費學會通用手語,把轄區近200名聽障居民當成親人,溝通無聲與有聲的“雙重世界”。
2005年,寧夏吳忠市回族婦女王蘭花從社區居委會主任崗位退休後,與6名老同事成立了“王蘭花熱心小組”。她帶領團隊二十年如一日堅持志願服務,每天奔走在社區各個角落,照顧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化解矛盾糾紛,幫助解決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用無私奉獻溫暖着每一個人的心田,成為社區志願服務“領頭羊”,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志願服務隊伍。這是2021年6月16日,王蘭花在社區工作站與居民通電話。
貴州省天柱縣高釀鎮木杉村女子義務消防隊部分隊員合影(2021年11月9日攝)。木杉村侗寨裡木質結構房屋眾多,防火安全一直是村裏工作的重中之重。消防隊員們利用勞動之餘不定期開展消防演練、宣傳消防知識,及時排查和消除安全隱患,為侗寨築起一道防火安全屏障。

推動生態保護修復

助力綠色發展之路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

她們為美麗中國增添亮麗底色

2021年3月23日,殷玉珍在內蒙古毛烏素沙漠挖土,查看松樹根部的生長情況。20世紀80年代,殷玉珍嫁到這片沙地時,眼前只有漫無邊際的黃沙。1986年,她埋下第一棵樹苗,從此與風沙較勁。如今,7萬多畝荒沙披上了綠裝,治理好的土地上種起了小米,金燦燦的穀穗成了“沙漠黃金”。
2022年9月14日,青海省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錦梅在培育基地查看丁香生長情況。扎根高原數十年,張錦梅潛心培育適生樹種,繁育推廣播綠高原。
2023年3月20日,巾幗打撈隊隊員在雲南昆明滇池草海打撈水草(無人機照片)。在雲南昆明滇池邊,活躍着一支由當地婦女組成的巾幗打撈隊。數十年來,她們駕駛船隻打撈滇池及周邊入湖河道、溼地的垃圾、雜草等。
2023年7月27日,在西藏加查縣安繞鎮熱果村,長江大學西藏高原核桃產業研究所劉利平博士(右一)在一株古核桃樹下給學生開展現場教學。2021年3月,湖北省“十四五”科技援藏項目啟動,劉利平跟隨團隊奔赴高原,全身心投入到當地良種選育、繁育以及栽培管理等工作之中。“十四五”期間,當地沿江生態走廊種植項目種植核桃10余萬株,既固土防沙,又為當地群眾帶來收益,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立鴻鵠志,展巾幗貌

“半邊天”的力量

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中璀璨綻放

來源: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周默 監製:姚潤澤
特朗普威脅“暴力”解除哈馬斯武裝 說好的停火協議呢?
外交部:中方堅定維護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李家超向全運會香港特區代表團授旗 將派出歷來最大規模代表團
祝賀!國乒女團3-0橫掃日本奪冠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