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芙蓉:《哪吒二》熱映下的香港影視產業困境與振興之路-紫荊網

郭芙蓉:《哪吒二》熱映下的香港影視產業困境與振興之路

日期:2025-03-03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郭芙蓉

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二》在內地市場創下票房神話後,近日登陸香港市場同樣獲得巨大成功,開畫首日票房已打破由迪士尼保持多年的動畫片首畫紀錄,這固然為香港電影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但其火爆與香港本土電影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近十年間除了偶然出現一兩部本土佳作,港產電影整體呈現每況愈下的趨勢,令人不得不感慨,曾經被譽為東方荷里活的香港何以光環不再。《哪吒二》的大熱不僅反襯了香港影視產業近年來的多重困境,也引發了公眾對香港電影業如何重振昔日輝煌的廣泛討論。

近年來,香港電影市場面臨著多方面嚴峻的挑戰。首先是內部因素,第一,隨著內地影視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大量資本和人才湧入內地,導致香港電影業資本與人才流失嚴重。其次,香港電影類型固化,創新不足,例如警匪片占比過高,而新類型片的開發相對滯後。第三,投放在香港電影的制作成本相對較低,進一步限制了香港電影的市場競爭力。第四,香港電影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搖擺不定,未能找到平衡點,導致“港味”流失,而隨著代際審美的割裂,漸漸出現審美代溝,年輕一代更傾向於漫威等全球化內容,香港本土故事未能實現轉型,導致年輕觀眾對香港電影的認同感下降。

然後是外部因素,首先是荷里活的競爭壓力,荷里活電影在全球範圍內的強勢擴張,對香港電影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特別是在東亞、東南亞市場,港片外埠市場幾乎消失殆盡。其次是在串流媒體沖擊下,本地影視公司轉型遲緩,未能充分利用數字化和串流媒體平台拓展新的發行渠道。

與香港電影業的衰落相比,內地電影業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成功。這主要得益於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國家政策大力扶持電影產業,如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推動了電影市場的快速擴張;其次是內地電影工業體系日趨成熟,各種先進特效技術廣泛應用下支撐了高質量內容的產出,提升了國產電影的競爭力;第三是隨著國家實力的提升,內地觀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顯著增強,推動了國產電影的票房增長;最後是內地電影業也注重培養和引進國際電影人才,提升了電影的制作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面對困境,筆者建議香港電影業通過以下方式積極尋求振興之路:

1.政策支持與產業升級。政府應加大對電影產業的支持力度,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新類型片的開發(例如動畫片、科幻片),推動產業轉型。同時,政府應牽頭推動大灣區同業的聯動,例如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聯合院線”,彌補本土院線不足的缺陷。

2.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香港電影業應加強與國內與國際的交流合作,引進創新技術,培養新一代導演和編劇。同時,積極引進國內和國際電影人才,提升電影的制作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從而擴大香港電影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以拓展國際市場,以及利用地緣優勢拓展東南亞等市場,打造區域文化中心。

3.文化再造與新型本土化。香港電影應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推出具有獨特創意和深刻內涵的多元化作品,對於對本土元素超過一定占比的項目予以資助。同時,注重本土故事的年輕化轉型,吸引新一代觀眾,如果一套電影連本地人都不認可,很難想象能在國際上獲得成功。

4.推動數字化與流媒體發展。積極擁抱數字化和流媒體平台,通過線上發行、版權合作等方式拓展新的收入來源。同時,積極開發經典作品的衍生產品,如網絡遊戲、文化創意產品等,增加行業收入,繼而反饋電影業本身。

綜上所述,《哪吒二》的熱映不僅揭示了香港影視產業的困境,也為香港電影業的振興提供了啟示。香港電影業需要與時俱進,及時作出改變並找到新的路徑,才能重拾昔日的輝煌。通過借鑒內地的成功經驗並結合本地特色,香港電影業有望實現可持續發展並再次在國際影壇上閃耀。

(本文作者係葵青區區議員、全國青聯委員、新界社團聯會總監及青研香港副召集人)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可熠 校對:李天源 監製:張晶晶
粵港澳大灣區禁毒高峰會下月在港舉行
香港舉行跨部門海陸空反恐演習
10組主題花壇亮相長安街沿線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香江回響:“一個兵”的烽火穿越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