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 劉雨桐、劉可熠)6月15日香港報道:2020年6月3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堵塞香港在國家安全法律方面多年來的真空,築牢維護國家和香港安全的屏障。
香港海關一直承擔著“護法守關”的角色,是維護國家安全重要一員。今年是《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五周年,《紫荊》雜誌記者就“國家安全”這一主題,專訪香港海關關長陳子達,探討越發高科技的違法犯罪行為下,海關如何應對國安風險。

記者:香港作為國際城市自由港,面對大量的人流和貨流,以及愈發高科技的違法犯罪行為,海關要如何面對新形勢下的國安風險?
陳子達:香港作為自由港,空運連續十幾年排在全球吞吐量第一位,亦是全球最繁忙和高效率的國際貨櫃港之一。在巨大的人流和貨流量下如何快速有效地進行偵測,尤其是防止有可能違反國家安全條例及危害香港治安的違禁品進入,是海關香港海关现时面对的挑战。
面對風險與挑戰,香港海關正搭建健全的情報和風險分析系統,在未來將會善用人工智能科技進行數據分析和協助判斷。一方面,香港海關“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將於明年全面实施,可以更有效收到货运方面的預報資料,配合使用全面智能化的數據分析。另一方面,香港海關正逐步建构名為“智慧海关”的资讯科技基建系统。該系統將引用更多人工智能分析工具,方便海量貨物高效識別涉及風險的物品及其背後的違法行為,相信未來將會大幅提高香港海關偵測違禁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