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傷疤”到“財富”、從“砍”到“看” 綠水青山讓百姓吃上“旅遊飯”-紫荊網

從“傷疤”到“財富”、從“砍”到“看” 綠水青山讓百姓吃上“旅遊飯”

日期:2025-08-22 來源:央視新聞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江蘇徐州沛縣曾因長期高強度的煤炭資源開採,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當地積極探索綠色轉型之路,把昔日採煤塌陷的“黑色傷疤”變為城市的“綠色財富”。

在沛縣安國湖國家濕地公園裡,千畝荷塘水光瀲灧、荷風送香,淡雅的荷花在風中搖曳,秋日美景讓人心曠神怡。湖中心的小島上,蘆葦蕩裡不時出現鳥兒的身影,有的漫步在水邊捕食魚蝦,有的則棲息在樹蔭裡享受清涼。

据了解,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採煤塌陷地,長期採煤導致周邊區域大範圍沉陷、積水成窪,村民陸續搬遷,生態環境惡化。

近年來,沛縣以生態修復為抓手,改善地貌、疏通水系,相繼整理安國湖及其周邊塌陷地約116萬立方米,累計恢復植被面積超過38公頃。此外,當地還在濕地公園北部開闢出200畝左右的鳥類棲息區域,進一步保護鳥類資源。

眼下,安國湖國家濕地公園面積達517公頃,涵蓋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和合理利用區三大功能區,濕地覆蓋率達到75.84%。自2021年成為國家濕地公園以來,這裡記錄到的野生鳥類種類從89種逐年增加至140餘種。

黑龍江伊春:從“砍”到“看”小興安嶺換新顏

在黑龍江省伊春市上甘嶺林業局溪水林場,正值旅遊旺季,每到夏秋季節,這裡的綠水青山都會吸引大量遊客前來遊玩。

而在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以伐木為生的小林場,2014年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後,從2016開始,當地依託生態資源着力發展特色旅遊。如今,這裡的農家院已經從2016年的1家發展到42家,讓林場職工們都吃上了旅遊飯。

四川白玉:藍松湖鑲嵌在高原上的“液態藍寶石”

位於四川白玉縣火龍溝自然保護區內的藍松湖,被譽為“川西秘境中的明珠”。從空中俯瞰,藍松湖被兩側的喀斯特峰林環抱,灰白色的石灰岩峭壁如同天然畫框,將湖水框成懸浮於群山之間的寶石。

据了解,藍松湖是約300年前因山體崩塌形成的堰塞湖,湖盆保留着古河道沉積層與喀斯特地貌,其地質、生態與氣候數據的綜合研究價值,已吸引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所、四川大學等機構設立長期觀測站。

來源:央視新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梅肯 監製:張晶晶
許正宇:內地與香港樽裝水品質皆達標 不存在質素不同情況
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玉溪-萬象)實現雙向開行
香港芭蕾舞團《梁山伯與祝英台》美國首演
陳茂波:深化香港中東交流 開拓合作新機遇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