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點燃選區“軍備競賽”,美國政治對抗全面升級-紫荊網

特朗普點燃選區“軍備競賽”,美國政治對抗全面升級

日期:2025-08-22 來源:紫荊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鄒明蓁

近日,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下,德州共和黨強推的選區重劃方案得到了州眾議院的通過,引發廣泛關注。此舉不僅打破了美國選區劃分沿襲已久的政治慣例,更是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加州、紐澤西、佛州等近十個州的多數黨都有試圖重劃選區的行動,美國的《國會山報》甚至以“軍備競賽”為標題來形容戰況的激烈。這些政治對抗為當代美國政治的“傑利蠑螈”(又稱不公正劃分選區,Gerrymandering)問題寫下了最新註腳。

歷史的啟示:“紅圖”計劃

當前共和黨推動的選區重劃行動,堪稱“紅圖計劃”(Project REDMAP)的升級版。該計畫始於2008年大選後,由共和黨戰略人士精心設計,通過在人口普查年份精准投入州議會選舉,以相對較低成本,意圖實現對國會選區劃分的長期主導。

2010年,借助“茶黨運動”的勢頭,共和黨成功奪取多個關鍵州的州議會控制權,進而主導了210個國會選區的劃分,而民主黨僅能控制44個。共和黨策略師熟練運用“集中”(Packing)與“分割”(Cracking)等技術,構築出大量“安全選區”。這一操作的效果在2012年大選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儘管民主黨在眾議院普選票數上領先,共和黨卻仍以33席的優勢保持多數黨地位。此次“反多數決”的勝利,印證了通過州級政治運作實現全國性政治目標的可行性。

從歷史經驗中,共和黨似乎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當面臨政治危機時,一切政治慣例和民主規範都是可以被打破的。2025年共和黨“先發制人”的行動,將選區劃分這一民主工具轉變為永久性的權力壟斷手段。這種為維持政治優勢而不惜破壞選舉制度基礎的行為,已經對美國民主制度構成嚴重威脅。

一場針對“微弱多數”的生存性豪賭

共和黨此番冒險舉動,有著多重戰略考量。2024年大選之後,共和黨雖然重掌白宮並維持了國會兩院的多數席位,但其在眾議院的優勢極為微弱,是近代歷史上最脆弱的多數之一。隨著部分議員席位因故出缺,共和黨實際多數一度縮減至219席對212席。這一不穩定的多數優勢,使該黨的立法議程極易受到黨內分歧和國會任期內正常人事變動的衝擊。儘管美國政治史上曾數次出現打破所謂“中期選舉魔咒”的例外,但總統所屬政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去國會席位仍是普遍現象。因此,對於幾乎掌控“三權”的共和黨,特別是特朗普本人而言,2026年的中期選舉構成了一場攸關其執政成敗的生存威脅。

另一方面,美國選民結構正穩步朝著多元化、非白人化的方向發展。這些群體歷史上多為民主黨的基本盤,因而對共和黨的長期執政構成實質性挑戰。為應對這一不可逆轉的人口結構變遷,共和黨試圖通過選區重劃策略,在法律層面“固化”其現有權力基礎,並寄望於西語裔選民持續轉向共和黨的趨勢能夠延續。

與由黨內委員會主導的“紅圖計劃”不同,2025年的行動以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直接施壓為主要特徵。特朗普將此舉定義為保護其政策議程的必要手段,並公開宣稱“我們有權再獲得五個席位”。這標誌著美國政治生態出現重大轉變——州級立法行動被工具化,自上而下地服務於全國性的黨派目標,州議會正逐漸淪為總統政治議程的直接執行工具。

法律邊緣的精準操控

共和黨的核心戰術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巧妙利用法律模糊地帶。儘管黨派性傑利蠑螈在聯邦層面因最高法院對“魯喬案”的裁決已被視為“合法”,但基於種族因素的不公正劃分仍屬非法。表面上,重劃方案上回應了《投票權法案》(Voting Rights Act)對於少數族裔選票的要求,增加了部分西裔和非裔佔多數的選區,但共和黨的地圖繪製者利用種族與黨派傾向高度重合這一灰色空間,將對少數族裔選民投票權的稀釋行為,包裝為僅針對民主黨支持者的“合法”黨派操作。

二是“以種族為代理”實施精準操縱。 德州方案一方面將非裔選民“集中”到新的安全民主黨選區,以鎖定其民主黨選票,並將這些選民從周邊選區中移除,使共和黨選區更為安全;另一方面,則基於西語裔選民轉向共和黨這一不穩定趨勢,創建新的西語裔多數的“少數族裔”選區,並賭共和黨能夠贏得這些選區。這是一種“雙保險”策略,既穩固了舊有優勢,又試圖攫取新的選民基礎。

當“政客選擇選民”成為常態

共和黨推動的選區重劃攻勢雖可能帶來短期政治收益,卻以犧牲民主規範與公眾信任為代價,對美國選舉制度產生深遠侵蝕。這一行動打破政治慣例,可能引發兩黨間無休止的“軍備競賽”,導致選區劃分日益工具化、常態化。同時,“安全選區”的增多不僅加劇政治極化,使國會更難以形成共識、應對國家重大議題,更從根本上動搖民主根基——當“政客選擇選民”取代“選民選擇代表”,公眾對選舉公平性和制度合法性的信任將遭受嚴重損害,將美國政治推向更深層的制度危機。

(作者係海國圖智研究院研究助理,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藍皓源 校對:楊晨 監製:張晶晶
許正宇:內地與香港樽裝水品質皆達標 不存在質素不同情況
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玉溪-萬象)實現雙向開行
香港芭蕾舞團《梁山伯與祝英台》美國首演
陳茂波:深化香港中東交流 開拓合作新機遇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