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多項涉及人工智能(AI)發展的行動,旨在充分發揮中國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廣闊等優勢,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應充分發揮優勢,積極融入國家人工智能加速發展的宏偉藍圖,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增強香港創新競爭力。
國家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布局清晰宏大,《意見》全方位、多層次地勾勒出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的藍圖。目標是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終端等應用普及率超七成;到2030年,普及率超九成,智能經濟成為重要增長極;到2035年,中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
憑藉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廣闊、產業體系完備等優勢,國家正加速邁向智能化時代。人工智能已從單一技術演變為驅動經濟社會變革的核心引擎。《意見》涵蓋了“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及全球合作六大重點行動,並強化模型、數據、算力、人才等基礎支撐,目標不僅在於提升科技競爭力,更在於重塑人類的生產生活範式,創造新基礎設施、新產業生態與新就業崗位,培育新質生產力。
香港在國家人工智能發展中具有獨特優勢。首先,在國際合作與融資方面,香港無可替代。《意見》特別強調“持續拓展人工智能產業國際合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高度開放的市場、成熟的法律體系和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監管環境。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設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旨在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至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這與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高度契合。
在AI領域,初創企業和研發項目往往需要大量“耐心資本”和長期投資。香港的金融市場,尤其是日益壯大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生態,完全有能力為國家的AI創新提供強勁的融資支持,引導國際資本參與中國的智能化進程。
其次,在人才培養與集聚上,香港具備深厚潛力。AI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意見》提出要“超常規構建領軍人才培養新模式”,並推進產教融合、跨學科培養。香港擁有多所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學,其計算機科學、工程、數據科學等領域的教育與研究水平享譽國際。香港應加大對AI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發的投入,設立專項基金,吸引全球頂尖AI科學家和工程師來港工作。同時,推動本地大學與內地科技巨頭、研究機構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和人才培訓計劃,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輸送高素質的AI人才。
再者,香港國際化平台,對推動AI發展作用顯著。在推動AI全球治理、促進技術標準對接、打造開放共享的開源生態方面,香港可以扮演雙向交流的橋樑角色。《意見》提出要“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體系”,香港可以利用其國際網絡,舉辦高水平的AI國際論壇與峰會,促進跨國對話與合作,分享中國在AI治理、倫理規範方面的經驗,同時也將國際先進理念引入內地,助力構建包容、公平的全球AI發展秩序。
香港主動作為,將自身優勢與國家戰略精準對接,在人工智能變革發展中贏得先機。特區政府應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強香港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