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將迎來建立45周年。當歷史的年輪鐫刻下第四十五道印記,這座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城市,依舊朝氣蓬勃,風華正茂。
興辦經濟特區,是黨和國家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創舉。45年來,深圳的GDP增長萬餘倍,誕生了華為、騰訊等一大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為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夯實物質基礎。1000多項全國第一,研發投入強度躋身世界創新城市第一方陣,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創新策源地……持續向新向上的深圳,進一步彰顯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風采。
45年輝煌成就,源於持續的制度創新和不斷擴大開放。從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深入推進綜合改革試點,深圳始終肩負着黨中央賦予的改革“試驗田”使命。
近年來,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與內部轉型壓力,深圳持續以改革破題,挺進“深水區”,勇闖“無人區”。創業板註冊制、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改革……深圳以綜合授權改革試點為核心抓手,通過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打破體制機制束縛、釋放發展活力。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不久前,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按照分批次研究制定授權事項清單的工作機制,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創新試驗、深化一批開放舉措。
四十五歲,於城市而言正值青春。
面對新使命、新徵程,堅定不移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更加突出系統集成和協同高效,在數據跨境流動、知識產權保護、國際仲裁等領域形成更具國際競爭力的規則體系,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改革之城”深圳,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