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珉宏
一、血脈相連:跨越千里的精神奔赴
維港之畔到長安街前,這段跨越兩千四百公里的旅程,於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奔赴與血脈回歸。作為一名香港青年代表,有幸在現場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閱兵盛典,這份榮耀必將終生銘記。當三軍儀仗隊鏗鏘的步伐震動大地,當國產新型戰機划破長空,我不僅深切體會到何謂"國之大者",更感受到歷史與血脈的共鳴——我的父母家鄉湖南懷化芷江,正是80年前日本投降儀式舉行之地,那座勝利之城的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脈。
二、歷史啟示:從抗戰精神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站在天安門廣場,遙想二十年前初次在此觀禮時那個滿懷憧憬的青年學子,而今以香港建設者的身份重臨此地,更懂得歷史的分量。這些年來,我個人從求學到就業的成長軌跡,與國家的高速發展同頻共振。無論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機遇,還是"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都讓我們這代香港青年獲得了前輩難以想象的發展平台。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大會上深刻指出的:"歷史警示我們,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才能維護共同安全,消弭戰爭根源,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這一重要論述為抗戰勝利80週年的紀念賦予了深遠的時代意義,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從歷史的苦難中汲取智慧,共同維護世界和平,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責任。站在父母家鄉芷江——那座見證了勝利與榮光的城市所賦予我的血脈根基上,這份體會尤為深刻。
閱兵場上每一個瞬間都令人熱血沸騰:將軍領隊身先士卒走在方陣最前列,展現了中國軍隊"跟我上"的傳統精神;新域新質作戰力量的首秀,彰顯了科技強軍的跨越式發展;受閱官兵眼中堅毅的光芒,則映照出新時代革命軍人的豪情壯志。這些畫面讓我更加理解"國安家好,國昌港榮"的深刻內涵——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就沒有香港的繁榮穩定;沒有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沒有港澳的光明未來。
三、時代使命:傳承榮光、貢獻香港力量
作為親歷這一歷史時刻的香港青年,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將把這次的所見所感轉化為實際行動:不僅要在香港青年中傳播這份愛國情懷,更要向海內外中華兒女和國際社會生動講述中國故事。在工作崗位上,積極推動兩地交流合作;在自媒體平台,用中英雙語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的中國形象,特別是向國際青年闡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理念;在社會活動中,積極參與愛國主義教育,幫助更多港澳青少年建立文化自信,築牢愛國愛港精神。
從抗戰時期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到今天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者,香港與祖國始終命運與共。我們這代人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既要傳承好愛國愛港的優良傳統,更要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徵程中貢獻香港力量。讓我們攜手並肩,以青春之我建設青春之中國,共同書寫中華民族更加輝煌的明天,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係香港北京社團總會常務理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