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智明
9月3日天安門廣場的盛大閱兵式圓滿結束了﹐但我這些天還一直沉浸在紀念大會和閱兵的震撼場面之中,我國軍民萬眾一心的凝聚力及強大的組織能力﹐全面反映出國家所擁有的世界級綜合實力﹐令人留下非常深刻及終身難忘的印象。
整個大會及閱兵儀式﹐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所有的環節﹐絲絲入扣﹐分秒不差﹗閱兵部隊及廣場上觀衆規模高達6萬以上﹐他們士氣高昂﹐精神抖擻﹐紀律嚴明﹐在統一的組織指揮下﹐快速聚集、精准定位、有序排布及圓滿撤離。在這麽宏大而複雜的活動之中,如何把極度複雜的資源調配與人流管理安排得井井有條,同時將對公衆日常生活的影響﹐降至最低﹔如何保障電力供應、確保通訊暢通、維護現場安全﹐以確保萬無一失﹔如何保障城市的如常運轉,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市民日常通勤如何疏導與協調等等﹐都是巨大的考驗。還有﹐這次亮相的飛機﹑坦克﹑洲際導彈等重裝備,動輒幾十噸,這麼多的飛機在空中列陣及大型車輛的進出現場、轉彎調頭、轉移路綫,都需經過極其精密的預先計算。因此﹐這次紀念大會及閱兵的成功舉行﹐正是國家現代化及高水平的綜合治理體系﹐又一次集中的展示﹐也是我們萬衆一心﹑眾志成城﹐奔向偉大復興目標的信心保障﹗
從另一個角度看﹐閱兵式也是全面展示了中國覆蓋41個大類的全産業鏈構成的強大工業能力。現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廠一個廠的産能﹐就相當于美國造船能力總和1.3倍﹐所以﹐我們的船廠能像“下餃子”那樣﹐製造出一批又一批萬噸級的大艦。還有﹐我國航空工業從發動機到航電設備的整體生產體現都全面成熟﹐殲20的生産綫能像“造手機一樣造戰鬥機”。這次閱兵展示的“智能化混動坦克”﹑“智能無人作戰體系”等裝備﹐也反映出中國在油電混合動力技術、智能座艙系統﹑人工智能等等前沿尖端科技﹐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所以﹐在閱兵方陣的鋼鐵洪流﹐也是一個製造大國向新的工業文明巔峰進軍的鏗鏘步伐。
此次上京觀禮﹐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國家已經站在了世界現代化建設的最前列﹐在14億中國人民的團結奮鬥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明滙智庫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