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航科資助逾億 六項目得款睇真啲 港科大溫室氣體排放監測儀擬明年4月升空-紫荊網

大學航科資助逾億 六項目得款睇真啲 港科大溫室氣體排放監測儀擬明年4月升空

日期:2025-09-19 來源:文汇报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國家高度重視航天事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指出,國家已把“商業航天”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香港會推動航天科技發展,支持太空經濟。事實上,香港有國際化優勢,以及雄厚的科研實力,多間大學均積極參與國家航天項目。為此特區政府持續加強相關投入,包括透過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下的“特別徵集(航天科技)”,專項撥款資助本地大學進行與航天科技相關的研發。香港文匯報綜合消息人士及翻查資料,整合了獲計劃支持的6個航天科研項目名單(見表),涵蓋新一代太空導航相機、製備高仿真月壤等高端科技。有項目負責人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分享其研發的儀器已計劃於明年4月發射升空,可望為國家在全球碳排放監測領域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特別徵集(航天科技)”會提供逾1億元支持大學6個研發項目,政府消息人士其後補充,共有五所大學獲得支持,其中香港理工大學有兩個研發項目,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則各有一個。

就此,香港文匯報翻查創新科技署資料,整合出獲計劃資助的6個項目。其中, 通過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來港、曾任美國太空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的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蘇慧,獲資助開展“從中國空間站監測溫室氣體排放點源”研究。

最終建點源排放清單

“我們的項目旨在研製世界首款能夠對二氧化碳和甲烷實現高精度監測的點源探測儀,該儀器將為我國在全球碳排放監測領域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蘇慧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其項目周期為三年,團隊預計於明年1月完成儀器的研製工作,並計劃於4月份發射升空。隨後將開展數據採集、處理與分析,最終建立精確的點源排放清單。項目共獲得近1,450萬元資助,將主要用於儀器研發,後續的項目運營、數據處理與應用等。

對新一份施政報告表明香港會推動航天科技發展,支持太空經濟。蘇慧表示非常高興和振奮,又強調香港在推動航天科技創新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她分享道,港科大已在多個航天科技領域布局,包括遙感衛星技術、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衛星數據分析等,積累了相當的研究實力和人才團隊。她深信,本港一眾科研團隊定能為國家航天戰略與商業航天產業,貢獻香港力量。

理大太空相機獲資助

曾多次參與國家航天項目的港理大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啟亮,獲資助開展“關鍵太空技術能力研發可應用於地形相機”項目。據校方介紹,該項目延續理大在嫦娥三、四、五、六號和天問一號任務的成功經驗,研發新一代太空導航相機及其相關技術。

容啟亮團隊將攻克多項技術難關,包括開發高強度/重量比率、高熱導率、可控的吸收率、反射率、發射率和折射率的新材料與新工藝。研究重點還包括空間氣候特性應對如輻射特性、空間環境中的化學相容性,以及無孔三維列印等重要製造技術。

此外,該研究還將探索與影像擷取和處理相關的關鍵技術,包括用於不受極端溫度波動的中性光學性能的熱模型、用於月球表面上與不同日光角度進行導航的地形識別人工智能演算法。

由港城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李揚揚帶領的項目“高仿真月壤:探月研究的重要基石”,據項目介紹指,基於月球採集的月壤極為稀缺珍貴,地球上相關的工程和研究大多依賴人造模擬物,但它們目前與真實月壤有顯著差異,或導致相關研究產生嚴重誤差。因此項目致力研製高逼真度的“月壤”,為探月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旨在支援由研發中心、大學或其他指定本地公營機構所進行的應用研發項目。根據立法會文件,“特別徵集”做法是要更具彈性及針對性支持特定主題的研究,目前支持的6個航天科技研發項目,將有機會應用於嫦娥七號、天宮空間站,以及未來的載人登月任務。

來源:文汇报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羅皓天 校對:但紅玲 監製:廖國良
不再推廣“夜繽紛”?羅淑佩:延續“盛事+旅遊”讓香港五光十色
許正宇出訪斯洛文尼亞和波蘭 推介香港金融巿場優勢
颱風“樺加沙”加強為強颱風級 “浣熊”升級為超強颱風級
香港中學生觀《南京照相館》 厚植家國情懷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