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去年獲贈大熊貓“安安”“可可”,再度引發“熊貓熱”,吸引不少港人前往四川大熊貓繁育養殖基地(下稱“基地”)“打卡”。基地方面表示,為迎接和吸引香港旅客到訪,已經在便捷購票方面下功夫,又會提升服務質量及遊覽體驗。有跟團到基地參觀的港人讚設施及環境較好,直言“睇熊貓梗係嚟四川”。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始建於1987年,截至2024年底,大熊貓種群數量達260隻,同時還擁有數量達182隻全球最大的小熊貓圈養種群。
基地旅遊服務主管周道群表示,香港遊客持包括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香港居民身份證、回港證、居住證、護照等有關證件均能在線購票。
今年以來,到基地參觀的遊客人數達623萬人次,周道群介紹指,其中境外遊客占4%左右,在外國旅客免簽證實施後,遊客量特別是境外遊客量有明顯增加,2025年較2024年同期境外遊客增長57.21%。
為方便港人購票,基地在購票方式大下功夫,周道群提及,香港遊客持包括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香港居民身份證、回港證、居住證、護照等有關證件均能在線購票,今年到訪的香港遊客超過1300人次。
退休港人盧先生攜妻子跟團到四川旅行,第二日行程是看大熊貓。他認為基地環境及組織都不俗,加上場地闊落,適合做大熊貓保育。
盧先生直言“要睇熊貓,我點解要去海洋公園,我梗係嚟四川啦。”
他表示,未去過香港海洋公園看大熊貓,無法比較兩地不同,直言“要睇熊貓,我點解要去海洋公園,我梗係嚟四川啦。”
盧先生又指,一定會購買大熊貓紀念品,“見到咩就買咩,無(限制)budget。”
沉浸式遊覽豐富旅客體驗
基地科普教育工作人員吳櫻介紹指,基地在科普教育方面取得三個方面的成就:在科普展覽展示方面,運用場景復原、沉浸式遊覽和互動體驗等方式,構建科普展示體系,打造了全球首個以大熊貓為主題的互動體驗專題博物館。同時,結合遊客參觀路線,陸續開發了涵蓋大小熊貓、金絲猴、鳥類、竹類與昆蟲等多個主題的科普互動場景,持續豐富遊客遊覽體驗。

在科普活動方面,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教育活動,目前已開發九大主題研學實踐課程和九大品牌科普項目,積極推動以大熊貓為代表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普及。所有活動始終堅持公益屬性,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鼓勵更多遊客參與體驗。
在科普傳播方面,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持續推出科普圖書、科普影視作品,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傳播,以更生動、更廣泛的方式向公眾傳遞保護理念,延伸科普教育的影響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