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27日發表網誌指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日前就園區第一期餘下用地的選定地塊發展邀請市場提交發展意向書。這是繼加速建設第一期第一批次八座大樓之後的另一個重要舉措,意味著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開始踏入新階段。

這次市場意向調查主要圍繞第一期餘下的第二、三批次的選定地塊。孫東表示,目前,西邊第一期第一批次的首三座大樓,分別是兩座濕實驗室和一座人才公寓,已經興建完成,企業正陸續進駐,園區今年年底前將正式營運。同屬第一批次的餘下五座大樓正加緊興建,將於2027年起陸續落成。
孫東指出,河套合作區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點,承載了國家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期盼。第一期餘下第二、三批次的土地目前正在進行平整工作,預計於明年年初釋出土地作創科發展。第一期第二、三批次中約5.2公頃的兩個地塊組合,含10個地塊,計劃用於興建濕實驗室、先進製造大樓,以及國際學校和人才公寓等。
目前,園區管理公司已經與近30家分別來自內地、香港及國際的企業、大學及研究機構就進駐河套香港園區深入磋商,其中相當部分已簽署租約,正在安排進駐園區開展業務。
孫東透露,這當中包括世界領先的骨傳導設備研發及生產商韶音科技、全球頂尖的鋰電池原材料生產商天齊鋰業、全球領先的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提供商獨角獸企業歌爾微電子,以及國際知名生物醫藥企業阿斯利康。
他強調,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園區將試行專屬跨境政策,讓人員、物資、數據等創新要素於河套合作區港深兩地園區跨境便捷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