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一官來此守土盡責 公務人員以肩載道-紫荊網

屠海鳴:一官來此守土盡責 公務人員以肩載道

日期:2025-09-25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屠海鳴

自上周三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2025年施政報告後,坊間熱議不斷。其中,“部門首長責任制”成為熱點中的熱點。

李家超指出,推行“部門首長責任制”目標有三:一是將司局長的政治問責與公務員的行政問責更好銜接;二是推動部門首長建立管理與運作系統,提升部門效能;三是當部門出現問題時,須查找不足和責任,予以改善。李家超在解讀這一措施時形容,新制猶如軍事上“將軍管好士兵”;他認為此舉有助於激勵廣大公務員的士氣。

截至2024年底,本港共有約17.3萬名公務員,其中約1400人屬首長級公務員,主要出任署長/處長,級別介於第4至6級之間,月薪約25.7萬至29.6萬元。在政府的架構中,作為政治問責官員的司局長,主要負責政策制訂;署長/處長主要負責政策執行,肩負著承上啓下、推進落實的重任,是公務員隊伍中的中堅力量,也是提升行政效能的關鍵所在。

李家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表示:“部門首長責任制其實一向存在,只是以往沒有系統化、制度化。部門首長責任制就是推動部門首長更有效管理,是進取型的改革方案。”

《施政報告》公布後,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向全體公務員發信,呼籲公務員團結一致,全力支持和配合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施政,進一步鞏固香港的競爭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這表明,政府聽到了市民呼聲和訴求,“刀口向內”求變革,無論會遇到什麼阻力,無論目標最終會達到幾成,無論有哪些美中不足,改革決心和方向都是值得肯定的。

宋代詩人張之才所作的《去任辭湯廟》寫到:“一官來此四經春,不愧蒼天不愧民。神道有靈應信我,去時猶似到時貧。”表達了詩人對任職期間的自我反省與堅守原則的態度,展現了恪盡職守、一心為民的理念。

公職人員以服務市民為天職,責無旁貸、任重道遠,市民越滿意,社會越和諧穩定繁榮。因而,一官來此必須守土盡責,公務人員理當以肩載道。

補齊考核短板 待遇匹配

香港公務員以廉潔、高效、專業著稱,深為本港社會所肯定。本港的公務員體系源自英國文官制度,曾被視為管治精英;然而,在科技創新迅猛發展的今天,以前由人來完成的許多程序性工作,完全可以由AI替代,公務員則需要統籌駕馭能力和非凡的魄力。公務員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和行為模式已經不合時宜。

隨著基本法確立的“行政主導”原則落到實處,特區政府的角色和功能大幅度轉變,李家超就任後提出“打造有為政府”,意味著政府“主動改”,而不是“被動等”,更不是遇到麻煩“刻意躲”。

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針對公務員隊伍已經採取了諸多改革,包括更新《公務員守則》、推出“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檢視《公務人員(管理)命令》和《公務人員(紀律)規例》等。這些舉措展現了良好效果,最獲市民認可的是“全政府動員”機制,在颱風等重大災害出現時,政府立即動員公務員組成應急隊伍處理事故,處置速度比之過往提高了很多倍。

人世間千行百業,不計其數,“付出”與“回報”成正比,“捨”與“得”皆平衡,這是規律。在公務員這個職業當中,級別越高,肩負的責任越大,薪資待遇越好,考核要求也理當更加嚴格。

依此觀察分析,針對司局長的政治問責制度有了,針對所有公務員的考核制度趨於完善了,但針對首長級公務員這個重要群體的考核力度與其肩負的責任尚不匹配,系統化、制度化管理存在缺失。革故鼎新,推行“部門首長責任制”,正是著眼於“補短板”。

提升執行力 促攻克難關

香港特區政府兼具兩個重要功能:一是決策,二是執行。由於過往很長時間人們習慣於政府僅扮演“守夜人”的角色,不需要幹很多開拓性、創新性的工作,因此,決策四平八穩,執行按部就班。無論外部環境如何突變,無論內部有多少待解的難題,無論科技發展如何迅猛,政府總是以“積極不干預”為由,不緊不慢,按固有的程序運轉,幾十年不變。

然而,現在的情形不同了。筆者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經常深入基層調研。筆者發現,三年多來,在行政長官的帶領下,司局長“靠前指揮”已經成為常態。以民政及青年局為例,麥美娟局長隨時帶領一眾同事到社區與市民溝通,許多社區的居民都和她非常熟悉,有的市民“越級溝通”,直接找她反映訴求。以文旅局为例,为把“香港无处不旅游”的理念落到实处,局長羅淑佩走遍大街小巷、遍访文化遗迹、勘察离岛状况,对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了如指掌。再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為例,丘應樺局長經常外訪,開拓東南亞、中東市場,他常常衝在經濟發展的第一線。

謀定後動,運籌帷幄。決策團隊衝在一線,若執行團隊不緊不慢,顯然不合理、不協調、不合拍,影響整個政府團隊的戰鬥力。

古人雲:“事成於密而敗於洩”,道盡了古今多少成敗興亡的玄機。密者,非僅指秘密,更是一種專注、蓄勢的狀態;洩者,亦非單指洩露,實乃精神渙散、意志松懈之謂。

決策和執行都重要,決策正確,執行有力,二者銜接緊密,則事必成;二者有銜接鬆散,則事難成。

眼下,政府推動的一些工作遇到了“硬骨頭”,已經到非啃下來不可的時候了!比如,北部都會區開發建設速度不及預期,李家超多次表示“心急如焚”,他於上周三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表達了這種心情。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由他親自主持,下設“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規劃及發展工作組”三個小組,均由司長或副司長任組長,同時,將簡化行政流程,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

這表明,李家超及特區政府下決心要大幹一場,時不我待、爭分奪秒,推進北都區建設盡快破局。北都區僅是一例,需要啃下的“硬骨頭”還有很多,在這種情形下,提升部門的執行力是當務之急,推行“部門首長責任制”是必然選擇。

問責力度越大 盡責動力愈強

對於“部門首長責任制”,許多人關注的重點是調查機制。據瞭解,調查機制分為兩級,第一級屬一般性質,由部門首長負責調查處理;第二級屬嚴重性質,涉及系統性問題或可能涉及部門首長自身時,則由獨立於政府系統的調查小組進行調查,調查小組通過擴大“公務員敘用委員會”職能成立。

李家超表示,“公務員敘用委員會”日後擴大職能,將涵蓋調查部份,並可邀請專家或與被調查部門無關連的政府人員參與調查,既可確保有關調查的獨立性和公正性,亦可確保調查效率。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表示,將在明年上半年完成法律草擬工作,賦予日後負責調查的公務員敘用委員會權力,職能包括向所有公務員索取資料,閱覽所有相關文件,局方希望委員會的調查工作能做到全面徹底,涵蓋所有相關人士。

根據調查結果,相關人員可能面臨警告、譴責、不獲增薪、降級、扣薪、勒令退休以至革職等後果。對此,有高級公務員已感受到“壓力”,更有人以“人心惶惶”來形容。

其實,公務員倍感壓力,正是市民的福音。公僕的職責是服務市民,若服務不好,當然應該問責了,這個道理並不深奧。香港公務員應進一步打破“政治中立”的迷思,擯棄“鐵帽子”“鐵飯碗”的觀念。

不妨看看內地,每當出現重大事故,往往是從上到下幾十人受到處理,涵蓋黨紀、政紀、移送司法機關等多種處理方式,事事有人負責,人人有責在肩。現在看來,香港公務員隊伍的問責力度也開始嚴厲起來。

人天生有惰性,問責力度越大,盡責動力愈強。強化行政問責,不僅是現實需要,也是符合人性的管理制度。

再看“部門首長責任制”,還有重要一點,制度的實施,可以避免問責簡單化、問責粗線條甚至亂問責、錯問責、問錯責的現象,既未雨綢繆,又防微杜漸。

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5周年論壇上的致辭中指出:“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安全,都離不開高效能治理。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是香港的當家人,也是治理香港的第一責任人,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香港發展需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進一步堅持行政主導,解放思想,革新管治理念,增強治理效能,在改革中打開發展新局面。”

夏主任深刻闡明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安全”與“高效能治理”的邏輯關係,這也正是李家超以“部門首長責任制”促銜接、提效能、強問責的最大底氣,相信部門首長和廣大公務員都會理解並支持這項改革,香港社會各界和市民更應支持這項改革,因為,這是香港治理的“必答題”。

(作者係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博揚 校對:劉雨晨 監製:姚潤澤
孫東:投資河套 鑄就未來
陣容強大!2025“灣區升明月”周日上演 肖戰周深等亮相澳門(附官宣名單)
香港出口連升18個月 對英美出口增勢勝預期
2025香港國際中醫藥博覽會|第二場品牌推介會及產品發布會成功舉行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