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主席雷添良先生及教資會秘書長鄧特抗教授,連同二十多名委員及秘書處人員,於9月4日到訪香港教育大學(教大)。
作為本港首屈一指的教師教育學府,教大藉是次交流展示了「教育未來 多元專才」的願景,以及在教學、科研及校園發展方面的策略性方向。代表團與來自不同文化及背景的49位學生,以及40位教研人員進行了熱烈交流,並與教大管理層會面。其間校長李子建教授、副校長(學術)鄭美紅教授、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陳智軒教授及副校長(行政)方永豪博士,簡報了教大在策略發展、課程設計、科研成果及校園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進展。

是次訪問的主要亮點包括大學在學與教、運動科學與精英運動員支援,以及科研與知識轉移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亦與教研人員及學生對談交流。
學與教創新探索
代表團到訪了會議中心,該中心設有教學科技中心、元宇宙教育實驗室,以及人工智能及數碼能力教育中心。協理副校長(學術質素保證)楊少詩教授介紹了《學與教計劃2024-27》,重點推動課程中數碼能力及人工智能素養的發展。助理副校長(人工智能與教育創新)徐貫東教授,則講解教學科技中心多項重點項目,包括數碼能力課程及數碼徽章,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並協助他們應對未來社會的需要。他亦介紹了教職員支援措施,如教職員專業發展計劃及人工智能教學工具。

多位學者亦展示了具影響力的項目,例如:
• 由教學科技中心總監鄭國城博士帶領以元宇宙為基礎之數據安全意識與人工智能倫理使用項目,已成功入圍了2025年歐洲遊戲化學習大會的第13屆國際教育遊戲競賽;
• 由課程與教學系系主任晏子教授研發的以學生為本的自適應學習平台,能充分利用AI科技個人化學習評估並提升效率;
• 由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王慧博士開發的課堂模擬教學平台,協助未來教師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推動融合教育。
此外,人工智能及數碼能力教育中心總監江紹祥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小學教育的應用,相關計劃將會在本地超過50所學校推行,涵蓋中文、英文、數學、科學及人文學科等,以提升教學成效。

運動科學與精英運動員支援
代表團亦到訪了人體運動科學實驗室,由健康與體育學系系主任夏秀禎教授介紹教大在運動科學方面的最新發展。該實驗室的設計有助提升運動生物力學及運動生理學的教學與研究,並設有全港首個「全視體育館」,具備即時多角度錄影與數據分析能力,進一步協助培訓教師與改善學生表現。

教大在支援精英運動員方面領先,憑藉「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SALSA)的資助,自2022學年起共招收了89名精英運動員。提供全方位學習支援,協助他們兼顧學業與運動發展,實踐「雙軌發展」。在讀及畢業學生運動員亦分享了她們的學習生涯及職業發展,展現教大培育多元專才的教育理念。

科研成果與知識交流
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陳智軒教授向代表團介紹教大的科研發展與成就,包括教大在全球排名的表現、日益增強的跨學科研究能力,以及日趨完善的知識交流生態系統和創業推動措施。隨後,協理副校長(知識轉移與可持續發展)翁建霖教授展示了大學在人類行為神經科學及健康老齡化研究方面的先進研究設施。這些舉措彰顯了教大對教育卓越與跨學科創新的堅定承擔,並致力在本地、區域及全球層面產生深遠影響。

教大的願景與使命
在與教資會委員的交流中,校長李子建教授首先感謝教資會的寶貴到訪及建議,並重申教大致力於教師教育卓越發展,同時擴展其在培育多元專才及推動跨學科研究方面的角色。


談及《策略發展計劃2025-2031》,他表示:「我們決心做得更多,期望進一步強化在國際化、區域拓展及機構效能方面的領導力,透過策略性資源管理整合人工智能與創新科技,並擴展跨學科影響力,推動教育與科研並駕齊驅。」

此願景體現了教大致力在發展與創新中,對教育未來的承諾,引領高等教育持續卓越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