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高發季到了!有3種不舒服,千萬別大意-紫荊網

腦梗高發季到了!有3種不舒服,千萬別大意

日期:2025-10-08 來源:新華社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秋意漸濃,氣溫漸低,心腦血管疾病又到了高發季節。多位醫生表示,近期門診中腦梗等急症的就診量,呈現出上升趨勢。

腦梗起病急、進展快,一旦發作,每延誤1分鐘的救治,就有約190萬個腦細胞死亡。若錯過4.5小時的黃金治療窗口,可能留下偏癱、失語等後遺症。

腦血管在堵死之前,身體有什麼異常信號?哪些人更容易發生腦梗?

腦血管迎來危險時刻

腦血管破了或堵了,統稱為腦卒中(cù zhòng),又叫中風,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楚勝華表示,秋冬尤其是換季的時候,是腦梗的高發時節,數據顯示,秋冬腦梗的複發率比春夏高出30%以上,這與氣候特點密切相關。

  • 一早一晚氣溫低,可使血壓上升,血管壁壓力增大,易導致原有斑塊脫落和血管破裂,低溫還會使血流相對變慢,更易形成血栓。

  • 人們秋冬季更愛吃高油高鹽的食物禦寒,且戶外活動相對減少,易導致血脂升高。

  • 氣溫下降,很多人飲水量相應減少,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流變慢,這些都會增加腦梗的發生風險。

3個信號說明腦血管隨時會堵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蘇敬敬表示,在腦血管堵死之前,不少人會先經歷“小中風”,又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其症狀與中風類似,大多可在3小時內緩解,容易被忽視,但這是中風強烈的預警信號,應高度重視。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原玥提醒,如果出現以下3個症狀,往往提示重要功能血管隨時會被阻塞,應儘早就醫。

1、一過性視野黑矇,單眼或雙眼視物模糊,甚至失明。

2、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單側身體、面部或部分肢體出現運動障礙、刺痛或麻木,突發行走困難、步態不穩。

3、短暫失語或說話像喝醉了、詞不達意,突發眩暈,意識或記憶障礙,吞嚥困難等。

腦梗患者有5個共性

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聯合對25具腦梗患者的遺體進行解剖研究發現,絕大多數患者的大腦存在微小動脈硬化灶和腦內微出血灶,同時還存在久坐、慢性脫水等共性特點。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團隊則對260具腦梗患者遺體進行系統解剖後發現,其共性特徵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高等。

總體來看,易患腦梗的人群有以下共性:

1、飲食不當

高鹽、高糖、高脂飲食會持續損害血管內皮,是腦梗年輕化的重要推手。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此前刊發研究稱,每日少吃3克鹽,腦梗風險可降低20%。另有研究顯示,吸煙者發生卒中的風險是不吸煙者的2~3.5倍。

  • 建議成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克,少吃加工肉和醃製食品。

  • 控制糖和精製碳水攝入,預防肥胖與糖尿病。

  • 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奶油、肥肉),從源頭控血脂。

  • 積極戒煙,必要時通過藥物或行為干預科學戒煙。

2、久坐不動

久坐會減慢血液循環,增加血液黏度和血栓形成風險。既往研究顯示,每日靜坐超過8小時的人,腦梗發生風險可升高20%。

  • 建議白天每小時起身活動3~5分鐘,常踮腳、勾腳尖,促進靜脈血回流。

  • 每周保持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慢跑,有助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腦供血。

3、慢性脫水

身體長期缺水,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減慢、腦灌注不足。既往研究顯示,脫水可使腦梗風險增加近2倍。

  • 建議晨起喝一杯溫水,白天和運動後也要及時補充水分。

  • 日常飲水量(毫升)可以參考“體重(公斤)×30”的公式來計算。一般來說,成年健康男性每日需飲水1700毫升,健康女性每日飲水1500毫升。

4、腦小血管病變

一方面,很多腦梗患者存在微小動脈硬化灶。長期高血壓、糖尿病可損傷小血管內皮,導致腦內血管狹窄甚至堵塞,形成多發性腦小缺血灶,在影像報告中常表述為腔隙性腦梗。患者可能僅表現爲輕微頭暈、記憶力減退,多數甚至沒有症狀。

另一方面,高血壓、吸煙、長期飲酒、腦澱粉樣血管病等,可導致腦內微小血管破裂,滲出的血液在腦組織中形成微出血灶。

若頭顱核磁共振成像(MRI)顯示多發性微出血,常提示小血管病變已較嚴重,這類患者容易發生腦出血,腦梗的風險也較高。

  • 建議30歲以上人群定期體檢,及早發現並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持情緒穩定,有效掐滅潛在的導火線。

5、夜間高血壓

正常人夜間血壓會較白天降低10%~20%,但部分人的夜間血壓反而會升高,被稱為“非杓型高血壓”,常見於有睡眠呼吸暫停、焦慮、失眠及深夜進食人群,與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有關,其腦梗發生風險為普通人的2倍。

  • 這類患者晨起時常感到頭暈,建議通過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明確診斷。

  • 同時保持情緒穩定、睡前避免劇烈運動、適當墊高枕頭,在醫生指導下將降壓藥調至睡前服用,幫助控制夜間血壓。

高發季如何科學應對?

專家們表示,腦梗高發季一些看似尋常的小事也可能引發意外,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需要注意。

  • 不宜突然發力:突然發力可使血壓突升,易損傷血管。平時排便不可用力過度,不宜猛回頭,早上不要一骨碌爬起床。

  • 洗澡時間不能太長:熱水可使全身血管擴張,加上待在密閉環境中,大腦和心臟易缺血缺氧,增加意外風險。洗澡控制在15分鐘以內;調節好水溫,在飢餓和飽餐狀態下都不要洗澡。

  • 早晚注意添衣服:一早一晚外出可以酌情添加衣服,不宜久吹涼風。

  • 不宜晨練過猛:清晨交感神經興奮性高,易引起血壓上升。高血壓人群建議將晨練時間推遲到上午10點或下午。

  • 儘量不動怒:情緒激動會導致血壓驟然升高。急脾氣的人多提醒自己,做事三思而後行,平時學學種花、養魚、書畫等,以陶冶性情。

總之,腦梗是一種急性發作的慢性病,關鍵在於預防。高危人群在高發季不妨多留個心眼,注意識別危險信號,及時調整不良生活方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預防危險的發生。

來源: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李博揚 監製:連振海
特朗普威脅“暴力”解除哈馬斯武裝 說好的停火協議呢?
外交部:中方堅定維護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李家超向全運會香港特區代表團授旗 將派出歷來最大規模代表團
祝賀!國乒女團3-0橫掃日本奪冠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