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繁華背後,有不少基層家庭的孩子在跨代貧窮的狹縫中力憑知識改變命運,在這樣的困境中,他們從來不是孤身作戰,伴他們一步一腳印逐步成長的還有一群默默付出的有心人,在幽暗中點燃希望的燈火為他們指引光明大道。其中,由懲教社教育基金與培楠愛國教育基金主席徐成東共同發起的“油尖旺區乖孩子好學生教育獎學計劃”,過去一年間向20名來自油尖旺區劏房的孩子提供免費補習,並聘用少數族裔大學生助教英語,達至教學相長,有學童英文科成績從“肥佬”變攞滿分,重拾對學英語的自信。

“以前老師講英文,我完全聽唔懂,只會低頭唔敢講嘢,但𠵱家我敢開口講英文,默書仲考到100分!”來自油尖旺劏房家庭的10歲學生俊毅,笑着分享自己的蛻變,眼裏顯露出喜悅和自信。
俊毅與很多劏房兒童的經歷相若,他的母親陳太十多年前從中山移居香港後,母子倆一直相依為命租住旺角區一個環境簡陋的劏房,等候公屋申請多年無果。為了照顧家庭,俊毅的母親沒有工作,母子僅靠綜援過活,家境清貧,難以負擔昂貴的補習費用,母親又因學歷有限,無力協助兒子處理英文功課,“佢成績大致可以,但英文一直最差,又唔敢問我,我又唔識幫佢,怕教錯……以前默書成績可慘了!”母親言談間總流露着內疚。

香港這座城市,人際間看似疏離,想但骨子裏卻處處有愛,只要有需要總會找到有心人的影子。陳太就在機緣巧合下,得悉油尖旺區推出“乖孩子好學生教育獎學計劃”,決定敲門申請,經面試後,成功獲得參與計劃的機會。
少數族裔大學生教英文助衝破語言恐懼
對英語毫無信心,甚至帶有畏懼的俊毅,在作為導師的少數族裔大學生循循善誘下,逐步掌握英文句子結構與聆聽技巧,戰勝對陌生語言的恐懼。他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興奮地分享:“𠵱家好多英文我都識聽,老師上堂都聽得明了。以前考試經常唔合格,默書只有60幾分,𠵱家有時可以考到100分!”
看見兒子的轉變,陳太大為鼓舞,“見到佢信心大咗,開朗咗!”在補習課堂上,俊毅結識了一班朋友,氣氛和諧,大家互相學習,一同成長,“以前只得自己一個人做功課,𠵱家有老師同我哋玩、有時傾吓偈,好開心。”
點滴累積的蛻變,源於一堂又一堂平凡的課後輔導。學習外語是一段艱辛的過程,在跌跌碰碰中,“油尖旺區乖孩子好學生教育獎學計劃”扶了劏房學童一把,俊毅也毫不猶豫地給予計劃滿分:“100分!”
睹劏房生活心痛 發起免費補習
作為計劃發起人的懲教社教育基金主席梁浩基向香港文匯報憶述,該計劃的靈感源於一次參與經民聯油尖旺支部舉辦的劏房戶探訪活動,“親身走進劏房家庭,睇到那些學童嘅生活環境,感到心痛。”他憶述,許多家庭居住在不足100平方呎的空間內,煮飯、吃飯、睡覺都在同一個地方,連擺放書桌的空間也沒有,“有啲孩子只能趴喺床上做功課,喺這樣嘅環境生活,又怎能夠專心學習呢?”他直言,這些畫面深深觸動了他,於是透過黃舒明區議員的介紹下,認識到有相同理念的培楠愛國教育基金主席徐成東MH,雙方一拍即合,徐成東決定借出基金的會址作為上課地點,每周為學童免費補習。

計劃自推出以來,已有20名來自劏房家庭的學童受惠,梁浩基對此感到欣慰,“孩子們的成績有明顯嘅進步,特別喺英文科目上。”他直言對這班基層孩子的處境感同身受,因為他也是這樣走過,“小時候家境普通,父母工作忙碌,無法輔導我嘅功課。但幸運的是,那時社區有一些價格相宜嘅補習班,讓我得以在放學後有地方溫習,還能結識朋友。正因為我曾經受惠於這樣的資源,所以希望能將這份幫助延續下去。”
盼凝聚更多人 善行擴至其他區
除了學業上的支援,梁浩基更希望為孩子們提供全面的成長機會。“我們組織了愛國教育、戶外活動和體育項目,讓孩子們能有多元化嘅發展。”

談及未來,梁浩基希望能擴大計劃的規模,讓更多基層學童受惠。“希望透過社區的力量,凝聚更多有心人,將計劃擴展到其他地區。”他相信,教育能改變命運的關鍵,成為基層孩子打開希望之門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