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膩的人物刻畫、緊張的故事情節、動人的英雄氣概……近期大陸電視劇《沉默的榮耀》在台灣引發熱議,不少觀眾被劇中烈士的奮鬥與犧牲深深感動。
電視劇《沉默的榮耀》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和人物原型創作,呈現1949年至1950年間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烈士的鬥爭事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先輩為實現人民解放、國家統一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黑暗裡,你堅定地守望心中的太陽;長夜裏,你默默地催生黎明的曙光。”在社交媒體上,台灣時事評論員蔡正元寫下對這部劇的觀後感,獲得上萬網友點贊、留言、分享。
其中,一條台灣網友留言點贊最高,他寫道:“為自己心中的信仰而奮鬥,值得敬佩。”還有網友留言寫道:“寧可犧牲也不拋棄理想的堅持令人動容”“對家國的愛是先烈們不怕犧牲的根本驅動力”……
台北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最近一直在追這部劇,剛看完大結局。除了扣人心絃的劇情,劇中主人公一往無前、不畏犧牲的氣概,是吸引他的關鍵因素。“劇中吳石將軍一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台詞,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為了實現革命理想,能夠如此英勇無畏,先烈們很了不起。”他說。
為實現人民解放、國家統一,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烈士奮不顧身,最終在台北馬場町刑場英勇就義。
記者17日來到由馬場町刑場改建的馬場町紀念公園,遇到新北市民王先生等數位年長者在紀念丘前鞠躬致哀。王先生坦言,此前對這段歷史並不了解,是周圍好友推薦後開始看這部劇。
“即使身處不利環境,劇中的主人公們依然克服困難努力完成任務,面對酷刑始終沒有屈服,最終在這裏就義,他們的所作所為真的很了不起。所以,我特地來緬懷他們。”王先生說。
據台灣時事評論員謝志傳觀察,與以往類似題材的大陸電視劇不同,《沉默的榮耀》是用實名的方式講述,因此更引人關注。“劇中先烈面帶微笑從容就義,表明在他們心中堅信祖國必將統一。相信先烈的精神與信念,會讓島內民眾對台灣的未來有更清晰正確的認知。”
被問及對《沉默的榮耀》所反映歷史的感受時,台灣統一聯盟黨主席王永分享了一篇他的文章。文章中寫道:“1940年代,你們展現出紅色青春的理想,把自己無私地獻給了祖國;1950年代,你們一次又一次,飽受痛徹心扉的酷刑,不屈不降,無畏地面對槍口,倒臥在血泊中……安息吧!死難的同志,別再為祖國擔憂,你流的血照亮着路,我們繼續向前走。”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不止這部電視劇中的烈士,20世紀50年代,白色恐怖籠罩島內時,許多懷抱愛鄉愛國情懷和改造社會理想的兩岸進步人士被當局逮捕,最終慷慨赴死。緬懷這些先烈,就是要傳承他們的愛國精神,共同推動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