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不變應萬變!中美博弈考驗的是國家的戰略定力-紫荊網

楊莉珊:不變應萬變!中美博弈考驗的是國家的戰略定力

日期:2025-10-17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楊莉珊

10月14日,美國正式對中國相關船舶徵收港口費,作為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領域301調查的最終措施。幾個小時後,中國交通運輸部宣布已印發《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實施辦法》,對涉美船舶採取對等反制。中美貿易戰在2025年秋季進入新階段,海港成為正面交鋒的“戰場”!面對美方的單邊主義行為,筆者以為國家必須保持著“不變應萬變”的戰略定力,奉行“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的立場,因為我們面對的將會是一場持久的國際博弈!

特朗普是個不按牌理出牌的政治人物,對華政策可謂奇招百出。當美國大豆失去中國市場後出現要“自食其豆”,中國又對稀土出口做出限制時,美方先行拋出橄欖枝,呼籲中美領袖應該把握月底韓國APEC峰會的時機會面來解決包括大豆貿易在內的一切問題。隨即將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戰的戰場移到海上,對中國船舶徵收費用,聲稱是為了對抗中國在商業造船領域的主導地位,幫助重振多年來一直在萎縮的美國本土造船業。當然,中方也隨即做出反制,在稀土出口方面採取更嚴格的管制,特朗普曾威脅對中國商品加征更多關稅。

面對美方的挑戰,中國保持了明確且一貫的立場,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自今年5月以來,已經4次表態“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這種既堅定反制又留有餘地的做法,體現了中國“不變應萬變”的戰略思維。

貿易戰是場沒有硝煙戰爭,也並非短期衝突,而是一場制度與戰略耐力的長期較量。中國打到今天,對美國這個對手與當前態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目標與所謂“交易藝術”已更加了然於心,且隨著時間遷移,雙方在心理優勢和實力對比方面都出現變化。我們應該有信心,只要能挺過去就會獲得最終勝利。

筆者以為,國家的信心來源於全盤局勢的清醒認識,早早就啟動了內循環、一帶一路等國家級策略,增強了國家經濟與貿易的韌性與國際張力。事實我們也見到,中美兩大經濟體的貿易對抗產生的漣漪效應正擴散至全球。世界貿易組織強調,兩個最大經濟體的貿易對抗,將讓全球供應鏈陷入不可逆的斷裂風險。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10月15日甚至抨擊北京的稀土出口限制是“中國對抗世界”,企圖將中美兩國事務放上國際舞台,引導美國盟友仇視中國。

在這場政治與貿易利益交錯的持久戰中,筆者欣然見到國家始終保持著沉著應戰的戰略智慧定力,以不變應萬變。首先是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不變,當美方每次無端發起對華制裁措施,中方都隨即以對等且精准的措施來反制!其次,我們也見到國家“以和為貴”的立場不變,始終堅持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如果美方選擇對抗,中方將與之對抗到底;如果美方選擇對話,中方大門將永遠敞開”。作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一環,中國明確表示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對符合規定的申請將予以許可,即使國家面對美國的挑戰,也不會因此拋棄作為國際社會的應有義務。

儘管在綜合國力上,美國仍然佔優,但中國迎頭快趕,雙方差距已經越來越少,另一方面,中國也明白自身在國際貿易的產業鏈上佔據關鍵位置,儘管美國在高科技方面仍然領先,但美國高科技產品的原材料嚴重依賴中國進口,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中國深諳這種關係,堅持“不變應萬變”的智慧,使中方能在變化莫測的局勢中保持主動。

媒體常說,中美之間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只有堅定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同時展示一個負責任大國對全球穩定的戰略擔當,中國才可以在這場博弈中,無論是“打”或是“談”,都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孫藝寧 監製:姚潤澤
【紫荊論壇】佛港澳大健康產業合作的實踐檢視與優化路徑
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發生3.3級地震
盧浮宮劫案:失竊藏品清單披露
有片|香港國際機場凌晨發生嚴重事故 迪拜抵港貨機滑出海面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