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專稿】楊何蓓茵:以改革精神提升香港公務員治理能力-紫荊網

【紫荊專稿】楊何蓓茵:以改革精神提升香港公務員治理能力

日期:2024-12-31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事務局局長 楊何蓓茵

香港的大事小事,市民的大事小事,就是公務員的大事小事。香港要向前發展,需要有高質、高效的政府團隊,提升公務員管理和治理能力至為重要,以更有力回應市民的需求,更充分配合和支持高質量發展,發掘經濟新增長點的要求。

2024年7月,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畢業典禮上,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前排左四)與香港特區政府高級公務員公共管理碩士課程的第一屆畢業生合照

香港要保持一支高效的公務員隊伍,為市民提供有序、具效率、有持續性的服務,但這從來都不等於一成不變,而是要不畏困難、敢於改革、勇敢創新。本屆政府自上任以來,落實了一系列強化公務員管理的措施。這些工作在過去兩年多已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在應急動員機制下增設“全政府動員”級別以強化應變能力、簡化着令工作表現持續欠佳公務員退休的機制、加強處理紀律個案的力度和速度,以及加強公務員培訓等。

培養公務員齊心為民精神品質

啟德體育園將於2025年啟用,這是香港特區的大事。在體育園近月舉行的多次測試和演練中,大家可以看到,公務員們本着“一個政府”的團隊協作精神辦事。動用公務員參與需要龐大數目人員的演練是一個新嘗試。在公務員事務局的統籌下,數以萬計來自各個政策局和部門的公務員投入參與大規模演練,在日常職務以外全力配合測試園區和周邊設施的承載能力,為確保啟德體育園順利啟用作出貢獻。這充分彰顯了香港公務員團隊都有着一顆眾志成城服務市民的心,把香港的整體發展利益放在首位,大家齊心把事情一件一件地抓緊做好。 

回望2024年,最重要的改革要算是在6月份向全體公務員頒布經修訂的《公務員守則》(《守則》),為公務員的日常工作、行為和決策提供了指導方向。《守則》闡明以“一國兩制”為方針的香港特區憲制秩序,以及公務員作為行政機關的一部分,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憲制角色和責任。《守則》羅列公務員須恪守的基本信念和操守準則,當中列明“維護憲制秩序及國家安全”是公務員須秉持的首要和最根本的一個信念。《守則》頒布後,公務員事務局開展了大量宣傳和培訓工作,以確保公務員清楚了解並切實遵守《守則》的要求。

在進一步推進獎罰分明制度方面,除了設立“行政長官表揚榜”、繼續推行各項嘉許及獎勵計劃,以及說好公務員的好故事外,我們已取消了“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嘉許狀計劃”獲獎人員必須服務滿20年才可獲頒旅行獎勵的年資下限,激勵年資淺的公務員不斷求進。2024年獲嘉獎的同事中,便有一位服務5年的同事獲獎,即是說“後進”也可以“先至”。這改變是改革公務員文化的一步,相信公務員也會感受到論資排輩的觀念已成為過去。除了讚賞工作表現優秀的同事之外,2024年首次推出“公務員義工嘉許計劃”,表揚公務員在公餘時間積極參與和推動義工服務,竭誠服務市民,亦從另一角度說好公務員的好故事。

以變革精神持續優化公務員機制

我們在2024年加強了對部門處理紀律個案的監察,以確保部門這方面的工作具效率,而且懲處嚴寬合度。我們也持續提供培訓,提升部門就個案進行調查的能力。優化公務員紀律機制的工作在2025年會持續進行,同時,我們亦會加強公務員對紀律機制的了解,提高守規遵紀的意識。事實上,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務員工作從來都不是“鐵飯碗”,政府對違法或違紀的公務員必定會按公務員紀律機制嚴肅處理。

政府在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財政整合計劃,削減部門經常性開支1%。自2021-22年以來,公務員編制一直凍結在不高於2021年3月底的水平。這對公務員來說是個挑戰:其一,政府在拼經濟、謀發展,新的工作都要人手處理;另一方面,公務員隊伍前數年經歷了退休高峰期,尚未能填補所有空缺,現時有約百分之十的空缺率;再者,市民對政府服務的需求亦有所上升。但我們仍然力求壓縮編制,預計在2025年3月31日,公務員編制會比2021年3月底的水平少約2,000名。

在壓縮編制的同時保持甚至提升服務水平,需要我們有新思維、新方法。“我們必須有變革精神”,這是本屆政府的重要理念,亦必須應用到人力資源的運用上。事實上,創新科技改變了公共服務模式,以往提交文件多在櫃台進行,填表、收表、補交資料的跟進工作都要親身到政府辦公室,由政府人員逐一處理。現在,很多部門都已採用網上申請、自助服務站等不同形式,也會應用科技協助處理,不單可省回部分人手,為市民提供的申請服務亦更靈活、更具效率和彈性,深受市民歡迎。

舉例而言,公務員事務局2024年落實以較環保並具效率的方式處理公務員職位的申請,停止經郵寄或傳真的方式遞交一些職系的職位申請,投考這些職位的人士必須以電子形式遞交申請。2025年,我們會進一步落實數碼化學位/專業程度職系的《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讓有意加入公務員隊伍的人士,可以按自選時間盡早參加測試,並於測試當日取得成績,既加快招聘人才,亦節省人手及更環保。

在2025年,我們會推動部門更富成本效益地運用人力資源。我們會聯同數字政策辦公室,透過書面報告、簡介會和部門探訪等不同方式向部門介紹各項管理措施和科技應用方案,繼續着力在部門間推動管理措施和數碼化,推動部門重訂工作優次、重組工作模式、善用科技,以及精簡程序,改革人力資源運用的模式和方法。

培訓交流提升政府管治能力

在公務員培訓交流方面,過去一年的其中一個重要時刻,要數2024年7月我見證首屆北京大學香港高級公務員公共管理碩士課程共14名學員圓滿畢業。他們來自不同的專業,均獲所屬部門挑選提名,具備領導才能、晉升潛質、表現優秀的公務員。首屆課程能圓滿完成,對特區政府培養管治人才,提升管治能力,具標誌性意義。我們會繼續與北京大學合辦課程,並安排中高級及首長級人員參加在內地院校舉辦的國家事務研習課程,以及安排有潛質的中高級公務員到海外學院進修。

執筆之時,來自北京、上海、重慶、武漢、杭州,以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公務員交流計劃下的深圳公務員,正在香港進行為期4星期至3個月的交流。他們正暫駐於香港特區政府的不同政策局和部門,包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數字政策辦公室、環境保護署、路政署、香港金融管理局、創新科技署、投資推廣署、規劃署、工業貿易署和運輸署。

優化後的雙向公務員交流計劃有兩重深層意義:第一,赴港交流人數是歷年之冠,共30人,這是繼2024年3月首批香港公務員在深圳圓滿完成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交流後的雙向活動;第二,大灣區內地城市公務員交流計劃的時間達3個月,讓人員可以沉浸式體驗駐地城市,及了解派駐部門的工作模式。

2024年12月初我與內地赴港交流公務員見面時,已能從他們的發言中感受到他們對交流活動的熱切期待。其中一名到港交流的公務員告訴我,他會“當好兩地合作的使者,成為兩地交流的橋樑”。我想,這正是公務員交流計劃的目的和最佳成果,互學互鑒,在融入國家大局和未來深度合作上發揮積極作用。

我期望政策局和部門能一盡地主之誼,也希望赴港交流的公務員盡情投入,多溝通、多分享,真誠分享經驗和知識,做到互相啟發,藉此豐富彼此的閱歷和視野,也建立珍貴的互信和情誼,日後能發揮合作共贏的夥伴精神,共同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回顧2023年底至2024年3月,香港特區公務員獲安排到深圳的福田區人民政府、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前海管理局)、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就地區治理、科技發展、城市規劃、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領域作深入交流。當時參與交流的十名中高級公務員來自八個部門和職系,包括政務主任職系、行政主任職系、環境保護署、路政署、創新科技署、前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規劃署和運輸署。他們反饋的意見非常正面,亦在交流完結後在他們所屬的政策局和部門分享經驗和得著。或許,我可以用“雙向奔赴”來形容這些交流活動。

除了公務員交流計劃外,公務員學院在香港舉辦不同的培訓課程,深入認識國家的發展,增強戰略眼光,以應對複雜多變的世界形勢,更切合現今時代的發展。此外,我們會適時舉辦闡述中央重大政策、講話精神或報告的宣講會及研習活動,也會鼓勵及協助公務員團體在本地舉辦更多的國情研習及參觀活動,進一步加深公務員對國家的認識及培養愛國精神。

公務員學院將在2025年內推出“政府治理人才培育計劃”,為有潛質成為公務員中的領導層的人員針對性地長期提供培訓,為政府培養擁有宏觀視野和專業領導能力、對服務國家和香港有承擔的管治人才。過往公務員培訓大多以職級或職系作單位,少數為有潛質公務員提供的培訓也非長期。這個新計劃是未來公務員領導層的孵化器,是我們在公務員培訓工作中的重大創新。 

公務員的專業素養和盡心服務是政府政策成功推行的一大要素。強化公務員培訓,進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將會是公務員事務局持續的重點工作。

展望2025年,我們仍需要在公務員的管理上、人力資源運用上和培訓方面尋求可以精益求精的地方。在改革的工作中,要以提升公務員的工作效益和效率為目標,但也必須保持甚至鞏固我們一直珍視的原則,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讓公務員成為一支不斷求進,自強不息的建設力量﹗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5年1月號)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安濤 監製:張晶晶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第二次綜合演練順利完成
啟德體育園及大球場將舉行活動 運輸署籲市民留意交通服務
成都世運會無人機競速賽中國香港選手摘銀
李家超:繼續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 厚植學生家國情懷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