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陽光變得猛烈。紫外線不只會讓肌膚曬黑,還是加速老化與引發肌膚問題的元兇之一。防曬不只是夏天的應急辦法,而是抗老化與肌膚健康的長期戰略。
適度接觸陽光有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但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卻會適得其反,不僅會導致皮膚曬黑,還會產生活性氧,損傷破壞皮膚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引發炎症,增加患皮膚癌(包括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的風險。
紫外線指數是量度紫外線對皮膚潛在傷害的指數。紫外線指數越高,對皮膚的傷害也越大。在香港,夏季紫外線指數在陽光充沛的日子通常超過10(甚高)。
紫外線可分為不同種類,當中紫外線B(UVB)是曬傷的主要元兇,紫外線A(UVA)則能深入皮膚深層,造成長期的傷害。
防曬不分男女
無論男女,都需要做好防曬措施,使用可阻擋UVA和UVB的防曬霜。
在選擇防曬產品時,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合的SPF及PA指數。防曬指數SPF反映防曬用品可延長的防曬時間,例如若裸露肌膚10分鐘會曬傷,SPF30將防曬時間延長到300分鐘。
PA則是亞洲使用的評級系統,顯示防曬霜對UVA的防護力,從PA+(基本防護)到PA++++(非常高的防護)等級不等。
日常生活中,建議選擇至少SPF30與PA+++的防曬產品,尤其是擔心皮膚老化或色素沉著的人士。若進行戶外活動,則應選擇SPF30或以上的廣譜防曬產品,並確保防水。
若需長時間在戶外,或在游泳、流汗或用毛巾擦拭後,記得塗抹足夠厚度的防曬霜(大約2毫克/平方公分)。臉部的用量約為一個10元硬幣大小,身體全塗約需1盎司,並每兩小時補塗一次。
對於敏感肌膚,礦物防曬(如氧化鋅和二氧化鈦)是較溫和的選擇;若想要輕盈的質地,可以考慮化學防曬,但需在出發前15至20分鐘塗抹。
另外,若需使用含避蚊胺的昆蟲驅避劑預防蚊傳疾病,應先塗上防曬霜,然後再塗上昆蟲驅避劑。
採取防曬措施
除了塗抹防曬霜,我們還需採取其他防曬措施:
- 減低紫外線對身體所造成的傷害,最重要是盡量避免陽光直射皮膚或眼睛。
- 在紫外線指數水平偏高(6或以上)的日子,應避免長時間待在戶外,並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4點的強烈陽光。
- 如因進行活動而需待在戶外,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 留意最新的紫外線指數水平和預測。即使天陰,紫外線指數水平亦可能偏高
- 選擇可遮蔭的地方
- 戴上可阻隔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 穿着長袖的寬鬆衣物
- 戴闊邊帽或撐傘
有效的防曬是最簡單卻最被忽視的肌膚保養方式之一。不論晴天、陰天或雨天,紫外線都在不知不覺中對肌膚造成影響。從日常做好防曬開始,從今天起保護肌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