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桂珠:宣介民政論述精髓 引領香港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

饒桂珠:宣介民政論述精髓 引領香港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

日期:2025-09-23 來源:紫荊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文 | 饒桂珠


近日,《習近平關於民政工作論述摘編》(以下簡稱《論述摘編》)的出版發行,為我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的重要思想提供了權威教材,也為我們在香港特定環境下推動包括婦女事業在內的民生福祉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本人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做好宣傳闡釋與引領推動工作:
.      一、深刻認識《論述摘編》的重大意義,把握宣傳導向
       《論述摘編》系統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的高瞻遠矚,深刻揭示了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的本質屬性。其核心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香港宣傳《論述摘編》,首要的是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突出其對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一國兩制”的執政根基的重大意義。結合香港實際情況,著重宣傳中央對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視,展現國家對包括香港同胞在內全體人民生活幸福的關切,增強香港社會各界對國家發展理念的認同感。
.      二、精准對接香港社情民意,創新宣傳方式方法
       在香港社會宣傳《論述摘編》,需注重方式方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 深化解讀闡釋:組織專題學習會、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社團領袖,結合香港的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區服務、婦女權益保護、家庭建設、人口老齡化等具體議題,對《論述摘編》中的相關論述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說明其對於提升香港民生工作水準的指導價值。
       2. 善用多元平臺:利用港區婦聯組織網路、友好社團、地區服務點等管道,通過刊物、網站、社交媒體等線上線下平臺,以生動活潑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案例,向廣大香港婦女及家庭介紹《論述摘編》中與她們切身利益相關的內容,如關愛弱勢群體、發展公益慈善、加強基層治理、促進家庭和睦等。
       3. 融入日常工作中:將《論述摘編》的學習宣傳與港區婦聯組織的各項品牌活動、志願服務、幫扶專案相結合,在實踐中體現和傳播“為民愛民”的理念,主動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讓香港市民特別是婦女群體切實感受到國家政策導向與自身福祉提升的緊密聯繫。
.      三、聚焦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實踐轉化
       《論述摘編》為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香港婦女工作指明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路徑。作為婦聯界別委員和選委,應著力引導推動:
       1. 強化思想引領:帶領香港各界婦女深入學習《論述摘編》,深刻理解堅持黨的領導對民生事業和婦女發展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對國家發展道路的認同,凝聚“巾幗心向黨 奮進新征程”的共識。
       2. 助力民生改善:推動將《論述摘編》的精神轉化為服務香港婦女的具體行動。關注婦女在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等方面的需求,積極建言獻策,推動相關政策的完善和落實,協助解決婦女群眾的實際困難。特別要關注基層婦女、單親家庭、特殊困難婦女群體,鏈接資源,提供精准幫扶,體現社會的溫暖和公平正義。
       3. 激發巾幗力量:鼓勵香港婦女發揚愛國愛港精神,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和社區治理,在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區和諧、弘揚良好家風、培育下一代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支持婦女抓住國家發展機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在更廣闊舞臺實現自身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香港的繁榮穩定貢獻巾幗力量。
       4. 促進交流合作:利用香港國際化優勢,在宣傳《論述摘編》理念時,可適當介紹國家在民生領域取得的成就,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同時,加強與國際婦女組織的交流,分享在婦女發展與權益保護方面的中國經驗、香港經驗。
.      結論:
       《習近平關於民政工作論述摘編》是指導新時代民政工作的綱領性文獻,其蘊含的人民情懷和科學方法論對於做好香港民生工作、推動婦女事業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全國婦聯港區特邀委員,必將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宣介《論述摘編》的核心要義,引領香港各界婦女深刻認識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香港婦女工作高質量發展、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實際行動,共同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增添港區婦女的華彩篇章。


(作者為全國婦聯特邀代表、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副會長)

來源:紫荊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戚繼光艦、沂蒙山艦對外開放
2025香港國際中醫藥大會在港啟幕 以全球智慧共謀中醫藥高質量走向世界
陳國基:香港發展中醫藥具有獨特的雙重優勢
梁振英:香港的中醫藥體現了傳統理論和現代化社會治理實踐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