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泉、李穎穎

近日,美國在台協會(AIT)鼓譟“台灣地位未定論”,妄圖模糊台灣歸屬問題,為其對華遏制政策炮製所謂的“法理支持”。這種論調並非基於國際法理或歷史事實,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操弄。更諷刺的是,美國自身在戰後初期多次公開承認台灣屬於中國,並且在中美建交時再次確認一箇中國原則。如今炒作“未定論”,不僅是對自身歷史立場的否定,更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挑戰。台民進黨祕書長徐國勇更是大肆炒作台灣沒有“光復節”。對此,外交部發言人予以嚴厲駁斥:翻炒所謂“台灣地位未定”的謬論,抹黑污衊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當行動,惡意誤導國際輿論,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
實際上,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1943年中美英三國政府發表《開羅宣言》,明確規定將日本竊取的台灣歸還中國。1945年中美英蘇發表《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同年日本簽署《日本投降書》,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這一系列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都清晰確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戰後國際社會在聯合國2758號決議、中美聯合公報等關鍵節點,進一步確認了台灣屬於中國的事實。
本文將從歷史文件法理依據、美國戰後立場、中美建交共識及當代戰略操弄的實質與危害四個方面展開評論,以揭示美國操弄“未定論”的歷史悖論與現實危害。
一、二戰前後國際文件與台灣歸屬的法理確立
台灣歸屬中國是二戰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1943年,中美英三國領導人在開羅會議上發表《開羅宣言》,鄭重宣告“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這一表述第一次以國際文件的形式確認台灣最終歸屬,成為戰後安排的基本依據。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蘇聯後來加入)共同發布《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台灣回歸中國因此成為日本投降的前提條件之一。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東京灣“密蘇里號”戰艦上籤署《日本投降書》,第一條即承諾“接受《波茨坦公告》條款”,並在第二條確認將“忠實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這一系列文件具備不可替代的國際法律效力。根據國際法原理,戰敗國所簽署的投降書具有最高法律約束力,日本的投降承諾意味着台灣必須歸還中國。同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台北舉行受降典禮,宣布台灣光復,全面接收政治、軍事與司法權。由此,台灣歸屬在法律與事實層面實現統一。
綜上,從法律與事實兩方面來看,台灣已重歸中國版圖。自《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至《日本投降條款》落實與台灣光復,台灣回歸中國已成為國際秩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不僅是中國對台灣主權的合法恢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勝利的重要成果。所謂“台灣地位未定論”,根本違背二戰後的國際安排與既有法律事實,完全站不住腳。任何試圖將台灣歸屬問題重新懸置的說法,皆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曲解與挑戰。
二、戰後初期美國明確承認台灣歸屬中國
戰後初期,美國對台灣歸屬中國的立場極為明確。1945年起,美國即參與執行對日戰後安排,並在官方表態中多次承認台灣屬於中國。1950年1月5日,美國杜魯門總統在白宮聲明中指出:“在過去四年間,美國及其他盟國已接受中國在台灣行使權力。”此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演講及隨後的記者問答中,多次提到美國在事實與法律層面“接受中國對台灣行使權力”。這些聲明充分表明,美國在公開外交話語中承認台灣已回到中國版圖。
1959年,美國國務院法律顧問辦公室發表意見書明確表示:“台灣與澎湖依據戰爭結果與相關國際文件,已歸還中國,並無主權未定之問題。”這份文件具有高度的法律權威性,這是對台灣法律地位的明確確認,駁斥了今日美方部分人士鼓吹的“未定論”。換言之,美國在戰後初期不僅遵守國際文件,也在自身政策表述中確認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今日美國翻炒“未定論”,等同於自我否定,背離自身歷史立場。
三、中美建交時美國再次確認台灣歸屬中國
隨着冷戰格局演變,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開始出現搖擺。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以“保衛台灣”為名,實際上將台灣納入其西太平洋戰略體系。1951年《舊金山和約》成為這種戰略轉向的標誌。該條約規定日本放棄台灣,但未明確寫明“歸還中國”,留下所謂“模糊空間”。這是時任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等人刻意製造的“戰略模糊”,以便為美國在亞洲遏制中國保留操作空間。然而,這種模糊並不能否認台灣歸屬中國的事實。
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並確認其作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這一決議徹底粉碎了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任何可能,也為台灣歸屬問題畫上句號。在此背景下,美國不得不調整政策,重新承認一箇中國。
1979年中美建交公報中,美方明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且“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箇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同時,美國政府宣布終止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撤離駐台美軍,並宣布《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失效。這一些歷史事實,排除了所謂“未定論”的可能性,顯示美國在正式外交文件中遵循了二戰後國際秩序與國際法理。換言之,美國在中美建交時已明確承認了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四、當代美國操弄“未定論”的意圖與危害
進入21世紀,隨着中國綜合國力崛起和中美戰略競爭加劇,台灣被嵌入美國的印太戰略,成為牽制中國的前沿陣地。近期,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在台協會在公開場合鼓吹“台灣地位未定論”,試圖為美國對台軍售、軍事支持和政治互動製造法理藉口,明顯是政治操弄,而非法律解釋。
這種操弄意圖明顯:一是將台灣問題國際化,使其從中國內政問題變為國際爭議議題;二是通過製造“未定議題”,為“台獨”勢力提供虛假支撐,激化兩岸矛盾;三是以台灣為前沿,構建所謂印太戰略,形成遏制中國的戰略鏈條。這些做法表面是“支持台灣民主”,實質是將台灣推向地緣政治的風險前沿。
其危害非常嚴重:其一,它破壞了戰後國際秩序。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否認這一事實等同於否認整個戰後安排。其二,它誤導了台灣社會,助長了“台獨”勢力的不切實際幻想,營造出“法理台獨”的虛假合法性。其三,它加劇了台海局勢的緊張,增加了地區衝突的風險。美台軍事勾連使台海成為最危險的地緣熱點之一。
更為深層次的危害在於,美國打着“未定論”的幌子,實際上奉行雙重標準。在處理涉及他國領土的問題時,美國強調要尊重國際法和條約安排;然而在台灣問題上,美國卻公然否認自己曾經簽署並承認的法律文件。這種赤裸裸的霸權主義邏輯,極大地損害了美國在國際社會的信譽,也對戰後秩序的合法性造成了嚴重衝擊。
台灣是中國的台灣。作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簽署方,美國對台灣屬於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一清二楚,卻公然翻炒所謂“台灣地位未定”的謬論,抹黑污衊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當行動,惡意誤導國際輿論,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
歷史不容篡改,一箇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美國單方面歪曲解讀撼動不了國際社會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格局。台灣問題的解決關乎國際秩序的公正與穩定。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既是歷史的結論,也是現實的必然。任何政治操弄都無法改變台灣歸屬中國的事實。美方應切實恪守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停止操弄涉台問題,停止以任何形式縱容支持“台獨”分裂勢力,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台灣統一的歷史進程,不僅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一環,更是對二戰勝利成果與戰後秩序的最終捍衛。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
(作者係暨南大學中央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主任,暨南大學文學院歷史系博士生,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