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之際,為禮讚時代蓬勃氣象、深化汕港文化交融,“汲古開今 時代宏圖——蕭暉榮八秩藝術展”9月23日在廣東汕頭美術館隆重開幕。這場藝術盛會既是對蕭暉榮教授八十載深耕藝壇、匠心傳承的崇高致敬,更以筆墨丹青為祖國華誕增添文化亮色,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時代語境中綻放新光彩。


開幕式由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何衛毛主持。江蘇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劉步健和汕頭市政協副主席周昭勇主持鳴鑼儀式。

展覽由中國文聯港澳台辦公室支持指導、中國美術家協會學術指導,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汕頭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汕頭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廣東省嶺東美術館聯合主辦,汕頭市博物館(汕頭美術館)承辦,南京蕭暉榮梅花藝術館、汕頭市蕭暉榮藝術館、汕頭市嶺東雕塑院協辦。蕭芬琪博士擔任策展人。
外交部原副部長、駐香港特區特派員公署第二屆特派員吉佩定,台灣地區蕭萬長,以及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等熱烈祝賀!活動匯聚了各界代表200餘人。
汕頭市文聯主席陳瑩瑩致歡迎辭。她說:“此次展覽全方位、立體化地呈現了蕭暉榮先生在繪畫、書法、雕塑三大領域的精品力作,既紮根傳統文脈,承續經典美學精神,又聚焦現實生活,感知時代擁抱創新。他的藝術成就展現出深厚的文化素養、高雅的藝術造詣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搭建本土與中外文藝界平台,推動潮汕文化‘出海’,對家鄉的藝術發展與文化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步健致辭表示,蕭暉榮是德藝雙馨的著名藝術家、書畫收藏家,他的藝術成就蜚聲中外,有口皆碑。從我與他接觸的這些年中,看到了這位耄耋老人“求實、自律、學習、創新、專注、投入、真誠、真情”的品格。蕭先生是一本大書、一本厚重的大書。

塔吉克斯坦人民藝術家、上海合作組織西湖國際美術家聯誼會副主席加福爾·朱拉耶夫教授致辭,他說:“我與蕭暉榮教授相識已有十餘載,他的藝術造詣與人文情懷始終令我敬佩。這份情誼的起點,是2013年10月26日的杭州——彼時我赴杭參加‘首屆上海合作組織國際美術雙年展’,恰逢蕭教授憑卓越作品斬獲金獎,其藝術實力初覽便令人折服。更難忘的是,兩天後我們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的藝術家代表,專程前往浙江大學參觀‘鳥蟲為書通畫意——蕭暉榮書法藝術展’:當那些融古雅鳥蟲篆意與靈動筆墨的作品鋪展眼前,在場每一位來自不同國度的創作者都為之震撼,駐足良久,那份跨越文化天空的藝術感染力,至今仍清晰如昨。”

江蘇省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鑑藏家蕭平教授致辭,他說:“蕭暉榮先生的展覽為什麼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顯然,他的藝術成就離不開他的‘拼命’,我的同道們都說,很少有藝術家能夠在20年中舉辦幾十個展覽,遍及全世界。而且是以一己之身,或者說一個家庭的共同努力。這真是不容易,在全國我看不到第二個家庭、第二個人會有這樣的執着、這種精神。
“他60歲之前,注重於自己的積累,包括做畫廊、做藝術的推廣,為許許多多的國內的畫家在香港辦展覽,推廣他們的藝術。做了這麼些事情,大部分是為他人做的,為朋友為前輩們做。60歲之後,在我們江蘇美術館辦了第一個展,他開始想到了自己。這是一種精神,先人後己。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60歲到80歲,他辦了這麼多展覽,取得了大家公認的成就,這個是很難的!他的畫中,我們既能看到海上畫派的影子,又能看到江蘇一些前輩的影子,更多的是他身上的,嶺南繪畫的影子。那麼在他個人身上,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嶺東新樣’,他是嶺東的一個新樣式。一生能夠創造一個新的樣式,已經是非常不容易。這樣式是什麼呢,我們看他的許多大作品,我們都能感受到他在開始畫的時候,是完全用大寫意的方法,造就一種大勢,大的氣象。這跟傅抱石先生有異曲同工,因為他的主要表現在花鳥上,而傅抱石先生主要表現在山水上。
“這個展覽中同樣也有一些小品。這些小品,倒真正的看到了他的筆墨的原型,實際上已經非常成熟。它給你看到大氣象,又讓你知道微妙的東西。”
蕭平認為,蕭暉榮已經進入到藝術家的自由境界,就是什麼都可以畫,到了自由境界的時候。已經進入耄耋之年的暉榮兄,一定能夠以這樣輕鬆的姿態,讓後半生髮出異樣的精彩與光芒!

新華社原副總編輯、新華社亞太總分社原社長俱孟軍致辭,他對蕭暉榮教授的家國情懷尤為欽佩,稱道他長期以來以藝術為紐帶,積極服務和貢獻民間外交,把展覽辦到了聯合國總部,辦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讓中華文化在交流互鑑中走向世界,發揮了文化使者的作用。

蕭芬琪博士宣讀萬里委員長家屬代表韓進川女士的發言稿。發言稿稱:“今天特別高興能代表我的先生萬伯翱,來到‘汲古開今 時代宏圖——蕭暉榮八秩藝術展’的開幕式現場。萬先生與暉榮先生是相交多年的摯友,得知這次展覽要在汕頭舉辦,他早就滿心期待,一直盼着能親自來現場,和大家一起為暉榮先生的八秩藝術人生喝彩。只可惜近日萬先生身體不適而無法成行。

“萬先生常和我說起他與暉榮先生的交情,早已超越了普通朋友,更像是藝術路上的知己、人生途中的夥伴。幾十年來,他們一起聊藝術、談文化,看着暉榮先生從深耕筆墨到自成一派,從堅守傳統到創新突破,每一步都走得紮實而堅定。萬先生總說,暉榮先生身上有股‘癡勁’——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癡,對藝術創作的癡,對家國情懷的癡。這種‘癡’,讓他在藝海耕耘六十餘載,始終初心不改;也讓他的作品裏,永遠藏着最真摯的溫度與最深厚的底蘊。”

開幕式上,蕭暉榮教授向汕頭市博物館捐贈中國畫《清風》,洪勇館長接收,並向蕭教授頒發收藏證書。
展覽以逾百件作品回望蕭教授藝術生涯,涵蓋繪畫、書法、雕塑三大門類共 119 件(組):繪畫從宏大至精微,書法融古文字神韻與當代活力,雕塑在傳統與現代碰撞中出新彩,每一件作品都盡顯其跨領域的深厚藝術造詣,凝聚着對藝術的赤誠與對文化的思考。這些作品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對時代精神的詮釋,以“汲古開今”之姿,向祖國華誕深情獻禮。






蕭暉榮教授是當代藝術大家,香港藝壇的領軍人物,今年9月3日獲邀第二次作為天安門廣場閱兵觀禮嘉賓,為中國文聯第九、十屆全國委員、十一屆特邀嘉賓,政協江蘇省第九屆委員會委員、第十至十二屆常委會委員,中國美協第七、八屆理事,西泠印社社員,浙江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終生研究員,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香港美協創會主席、榮譽主席,海外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是唯一在生獲小行星命名的中國畫家。南京梅花山和汕頭市分別設有永久性的“蕭暉榮梅花藝術館”和“蕭暉榮藝術館”。獲頒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使者”及“汕頭市榮譽市民”稱號。


六十餘載藝術生涯裡,蕭教授以“藝海恆舟”的堅守深耕領域:筆尖流淌着對中華文化的赤誠,作品承載着對時代的深刻洞察;同時,他長期在個人公共外交領域默默奉獻,以藝術為橋連接中外,讓中華美學走向世界,盡顯一位藝術家的赤子擔當與深厚家國情懷,更是時代精神的寫照,承載着對家國的情懷、對民族的自豪和對未來的憧憬。
據悉,展覽將在汕頭美術館(汕頭市南濱路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展至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