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優化高中中史和歷史科課程框架-紫荊網

何漢權:優化高中中史和歷史科課程框架

日期:2025-09-29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何漢權

題目標示的一句話,是特首新一份《施政報告》,於厚植家國情懷的綱要之下,載着的清楚敘述,言簡意賅,對一國兩制的香港而言,這是對香港高中學生修讀中史及西史的重要導向大政策,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應盡快鋪墊,以作跟進。

國安的重要毋庸置疑

無疑,國民教育是國史、國學、國情與國安之綜合,而國史(香港向稱中國歷史,簡稱中史)教育又實在是國民教育之最根本,不知春秋戰國之變,如何理解九流十家思想之多元,不知唐宋元明清之更迭,怎樣了解唐詩宋詞元曲清章回之精彩,國學是智慧情義如此深遠;掌握國家歷史發展過程,當明白國情趨勢,讓昨天與今天對話,明日的內政外交步伐不出亂子;也唯有用國史的長短鏡檢視,方知國史對國安的啟迪之大。

早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慘敗之後,嚴復先生已提出“海權論”,但弱國無聲無力,國安大課題是少人甚或無人理會,終再遭日本的第二輪大侵略,14年的全民血肉抗戰,終於勝利,血的教訓,新中國成立,槍桿子不但出政權,更重要是保家衛國,捍衛全民族的尊嚴,國史清楚指出,國安是何其重要,鐵一般的道理,亦不會有任何人反對。

對國史的認識、認知,由此而來的共鳴,便是國民身份與價值身份深層次的認同,千金不換。今天,中國不但是中國之中國,更且是世界之中國,從放眼世界思維看,從香港作為東西文化薈萃的國際城市定位看,高中歷史科同樣要有課程框架設定,同屬教學政策大方向,以還高中中史及西史能有提量提質的學習機會。

教育局應盡快制訂優化框架

近年來,教育局對兩史科目的重視,並由此以“學生學習為本”所用的心力,是充分被肯定的。2018至19學年初中中史獨立必修全面落實;前不久,亦從優化中史科角度,於高中中史選修應考內容中,提供更具彈性的選卷方案,即可單選卷一,亦可兼選卷一及卷二,從而吸引更多學生選修。

《施政報告》提出要“優化高中中史和歷史科課程框架”,筆者認為這是大方向的導航,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應盡快制訂,再一步一腳印,徵集考評、課程專家與前線老師的集體智慧,不日將之落實,讓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高中學生有更多學習中史乃至西史的機會,這是厚植家國情懷的穩重一步。

(作者係教育評議會會長、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位黃岩島領海領空及周邊區域組織戰備警巡
中國正式成為安第斯共同體觀察員國
多國政要祝願中國更加繁榮昌盛 盼攜手深化友誼合作
澳門特區政府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升旗儀式和招待酒會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