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明月當空,“灣區升明月”2025大灣區電影音樂晚會9月28日晚如期而至。從2021到2025,這已經是我們連續第四年和大灣區有個約會。這一具有現象級影響力的晚會,不僅是一年一度屬於華語電影音樂愛好者的節日,更已成為促進人文交流、凝聚共同情感的文化品牌。
每一年的晚會,都會有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旋律從舞台上傳來,都會有許多經典金曲觸動每一位現場觀眾和屏幕前網友的DNA,而今年的演出為廣大觀眾帶來了更大的驚喜和感動。《惡作劇之吻》的片尾曲《惡作劇》、《東方茱麗葉》的插曲《只對你有感覺》、《王子變青蛙》的主題曲《迷魂計》……一組台灣偶像劇歌曲串燒觸動了許多80後90後的DNA,很快就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
當一幀幀台灣偶像劇的經典畫面再度閃現,喚醒的不僅是我們的集體記憶,更是激盪人心的情感共鳴、無法割捨的情感認同——儘管在那段年少的時光裡,我們可能身處不一樣的地區,生活在不一樣的環境,但我們都曾共同守候在電視機或電腦的屏幕前,為波折的青春愛情故事而感動。因為有相同的文化,因為有共通的審美,所以我們之間從來沒有隔閡,這也正是華語影視無可抵擋的情感號召力。
讓觀眾感動不已的不只是青春的回憶,還有作品中的家國情懷。晚會開始前,歌手王力宏和單依純排練的視頻就已經在網絡上熱傳,網友紛紛為他們的投入和敬業點贊,把他們的歌聲稱之為“天籟”。但人們可能不知道的是,王力宏選擇演唱《落葉歸根》是為了特別紀念自己不久前去世的舅公,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
許倬雲先生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懷,始終以自己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一份子為榮;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文化,“兩岸的文化血脈無法割裂”,反對“文化台獨”。在一生中,他始終表達希望看到“九州同”的統一期盼,受到兩岸民眾的讚許。當《落葉歸根》的歌聲在舞台上響起,串聯起的不僅是台上歌手與台下觀眾,更是所有中國人的心靈,是“落葉歸根”的共同期盼。
今年的中秋佳節不一般,它和國慶組合而成的8天假期讓人們很期盼,也讓這場晚會有了特別的意義。來自中國台灣的歌手凌峰在眾多代表作中選擇了《吾愛吾國》,因為在他看來,這首歌最能抒發自己的鄉愁以及對國家未來發展的期盼。今年九三閱兵的盛況全球矚目,也讓台灣同胞無比激動和震撼,凌峰先生就在鏡頭前熱淚盈眶,甚至情不自禁地數起了“一二一”的拍子。當年由他拍攝的電視紀錄片《八千里路雲和月》曾經撞開了兩岸封凍近40年的堅冰,而我們也堅信,因為祖國的強大和崛起,同胞團聚的那一天不會太遙遠。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歌曲的作詞作曲人正是不久前去世的陳彼得先生。人們不會忘記,這位曾用音樂連通海峽、用詩意撫慰靈魂的老人,對祖國大陸懷有怎樣深厚的感情。姜育恆的《再回首》、張清芳的《花雨夜》、陳德容和蕭薔的《一簾幽夢》、徐懷鈺的《踏浪》、范曉萱的《藍旗袍》、蕭煌奇的《你是我的眼》……這些台灣資深音樂人、電影人的身影觸動了無數人的心絃,也再次讓所有人見證了千山一脈,萬水同源的動人場景。
在今年的晚會上,歐陽日華、殷巧兒、蘇耀光等5位中國澳門歌手為觀眾共同演唱了歌曲《傳源》,這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主題曲。有意思的是,這首歌融合了中華傳統旋律與澳門本土音樂特色,採用粵語演唱並加入普通話主題句——“傳承同一夢,源起同一家”。
這句歌詞也唱出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的體制機制或許不盡相同,但這並不影響大灣區融合發展的積極意願;歷史的風雲變幻,曾經把許多同胞分隔兩地,望洋興嘆,但這並不影響所有中國人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歷史現實。根深蒂固的文化認同,就是連接所有人的情感紐帶和血脈。
從2021年的《灣》到2023年的《港》,再到2024年的《歸》,每一年的晚會主題曲都讓觀眾印象深刻,也用動人的音樂旋律講述着“歸港灣”的不變情感。中秋是團圓的時節,身邊最不能缺少的是家人,最想要去的地方是家的港灣。因為有共同的港灣,所以我們總能在時代的浪潮裡風雨同舟;因為有共同的港灣,我們總能在漫長的旅途中找到共同的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