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專稿】中資投行立足香港 助力金融高質量發展-紫荊網

【紫荊專稿】中資投行立足香港 助力金融高質量發展

日期:2025-10-03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北京 陳亮

陳亮

香港作為全球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與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連接著中國內地與世界的同時,也為國際資本流動和區域經濟合作提供穩固橋樑。近年來,中央多次強調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資投行等金融機構應堅持深化與香港金融市場的全方位合作,發揮優勢提升兩地間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助力兩地金融高質量發展,為我國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力量。

積極把握香港資本市場重大機遇

香港資本市場在過去兩年實現整體突破,憑藉獨特的制度優勢與開放的市場環境持續吸引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優質企業前來上市。據統計,2025年前8個月,香港IPO市場共完成57單,融資規模達173億美元,同比上升577%;再融資市場共完成240單,融資規模273億美元,同比上升525%。預計未來科技和消費等行業的優質公司將持續登陸香港資本市場,同時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亦存在回港上市動力。

近年來,香港資本市場持續推出一系列的機制創新與深化互聯互通相關舉措。首先,港交所“科企專線”的推出,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形成與內地科創板互補的融資生態,鞏固香港作為新興及創新公司首選上市平台的地位;自推出以來,港交所已收到多家企業遵循“科企專線”的遞表申請,其中,由中金公司牽頭服務的禾賽科技是首家通過“科企專線”完成上市的公司,整體發行規模41.6億港元,是全球激光雷達行業歷史規模最大的IPO,也是2023年以來第一單美股中概股回港雙重上市,充分體現機制創新下香港市場對領先科技企業融資吸引力大幅提升。

其次,互聯互通領域持續深化,包括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優化交易機制與基礎設施、改善投資者參與渠道與互通額度管理、持續推動產品與服務創新、強化市場互聯的互惠與互利機制、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跨境結算便利化等一系列舉措的推出,有力地促進了跨境資本流動與人民幣國際化,在助力內地金融市場開放、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方面意義重大。2025年上半年,滬深港通機制持續優化,成交額穩步擴大,投資者數量逐步攀升,滬深股通、港股通日均成交額分別達到1,713億人民幣與1,100億港元,齊創歷史新高;債券通在擴大投資者範圍的同時優化運行機制,交易規模與存量託管規模屢創新高,其中北向通日均成交額達45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南向通期末餘額5,367億人民幣,託管債券數量達918隻。

我們認為,在香港與全球市場聯繫日益緊密的背景下,中資投行應積極把握香港資本市場機制創新與互聯互通不斷深化的重大機遇,通過多元跨境資本運作與綜合金融服務布局,協助國際資本順利進入香港與內地市場的同時助力中國企業國際化拓展,不斷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據香港交易所消息,香港新股市場於 2025 年延續強勁增長,上半年集資額居全球首位。圖為香港中環(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助力香港“一帶一路”金融中心建設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範圍不斷擴大、合作層次不斷提升,國際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不斷增強。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憑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台。近年來,香港積極拓展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貿聯繫與人文交流,已連續十年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吸引了眾多國家及地區,推介了超過2,800個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此外,港交所陸續將沙特、印尼、泰國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相關交易所納入認可名單,吸引更多國際企業來港上市,進一步豐富港交所的上市資源。與此同時,香港在法律服務及爭議解決方面亦具備國際優勢。2025年5月,國際調解院總部正式落戶香港,進一步鞏固本地作為亞太區法律中心的地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更完善的法治保障與合作平台,創造更多商機。

中金公司積極把握“一帶一路”發展趨勢,充分依託香港與國際接軌的監管環境及其作為全球金融和貿易樞紐的優勢,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跨境融資服務的同時,通過專業優質的服務幫助香港引入更多“一帶一路”相關業務,助力資本市場互聯互通。2025年8月28日,中金公司作為獨家保薦人助力佳鑫國際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一帶一路”板同步上市,是全球首個香港聯交所和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兩地同步上市項目,為我國在戰略資源領域的全球布局以及保障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高端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9月2日,中金公司以牽頭全球協調人及交割行的角色,成功協助哈薩克斯坦開發銀行完成20億元3年期離岸人民幣債券的發行和上市。該項目創下多項市場首單紀錄,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哈產能合作項目提供了跨境融資的創新模式,也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跨國金融合作與產能協同樹立了新標桿。

發揮香港樞紐價值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

香港作為中外資金雙向配置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樞紐,具備獨特政策優勢、高度國際化的市場環境以及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在中資投行服務企業“走出去”與資本“引進來”中扮演“橋頭堡”的角色。“走出去”方面,香港作為外商直接投資主要來源與內地企業境外上市首選地,成為內地企業出海的重要跳板;“引進來”方面,香港通過不斷完善滬深港通、債券通等互聯互通機制,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便捷配置內地資產的通道,同時引進多家知名跨國企業在港設立地區總部,充分彰顯了香港吸引國際高端資源的戰略優勢。此外,香港積極滿足境內投資者參與全球資產配置的需求,促進資本賬戶雙向開放與融合,深化中國與全球的金融連接。

香港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樞紐,憑藉相當的金融體量、成熟的金融基礎設施、充裕的人民幣存款池,以及與內地監管制度銜接順暢的優勢,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跨境結算、存款、債券發行及外匯交易規模均居領先地位。自2024年4月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納入港股通以來,隨著人民幣櫃檯標的和參與者範圍的不斷增加、成交活躍度的逐步提升,香港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進一步上升。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香港市場發展的中資投行,中金公司積極作為,發揮自身優勢提升兩地間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從資產端,積極推動境內熊貓債市場擴容增量,吸引符合資質條件的“一帶一路”合作國家和超主權機構來港發行人民幣計價的主權債,帶動人民幣的跨境和離岸使用。從工具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豐富香港離岸人民幣貨幣市場與產品體系,滿足跨境投融資、交易對沖、商業票據流通等多元需求。未來,公司將在現有業務基礎上努力強化在港的定價、承銷、流動性供給及研究能力,充分協同內地與境外各方資源,持續助力香港國際金融樞紐與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服務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香港為支點實現國際化戰略落地

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市場結構和金融業態與國際高度接軌,具備完善的法律體系與監管機制。近年來,通過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及相關重要市場加強聯繫,香港已發展成為輻射東南亞、西亞及南美等市場的重要節點。在全球金融格局變革的背景下,中資投行應不斷構建跨境服務能力,力求在國際化競爭中實現長遠發展。受到政策支持、跨境投融資需求和新興市場增長等多方面因素推動,可以通過“立足香港、布局亞太、輻射全球”,多元探索國際化實踐路徑,進一步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布局,更好地以香港為支點利用國際市場資源,真正實現國際化戰略的落地與深化。

中金公司以做大做強香港市場為基礎,搭建國際業務“橋頭堡”,深化發達市場業務布局的同時穩步開拓新興市場發展機遇。此前,中金已在紐約、倫敦、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與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市場建立分支機構拓展區域業務。2022年開始,中金在“國際化3.0”戰略指引下進一步加大“一帶一路”新興地區市場布局,先後於2024年與2025年在越南胡志明市、阿聯酋迪拜設立分支機構,成為首家在海灣地區設立分支機構的中資投行。中金公司在新興地區的布局標誌著全球化戰略邁出重要一步,為公司深耕新興市場當地、服務區域客戶提供了戰略支點,進一步提升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及深化新興地區金融合作的能力。未來,公司將充分發揮境內外聯動優勢,致力於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雙向投資銀行樞紐和戰略性橋樑。

中金公司亮相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發揮國際化優勢,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主題,向來自全球的參會嘉賓展示中金公司在服務跨境投融資需求、助力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以及推動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成果與實踐(圖:中金公司網站)

香港在金融生態建設上持續發力

在全球金融格局深刻變革的背景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正迎來新的戰略機遇。近年來,香港在金融中心生態建設層面持續發力,積極強化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鞏固綠色與可持續金融樞紐地位,打造科技與創新金融中心。在跨國資本合作深化、科技與綠色金融崛起的進程中,中資投行肩負著支持香港建設更具韌性、開放與可持續的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使命。

資產管理方面,香港在國際資本進入內地、國內資本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橋樑角色。在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加速,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債券通、跨境理財通2.0等多重舉措不斷優化擴容,雙向跨境資金需求明顯增強的趨勢下,香港跨境資產管理業務面臨重要機遇。據香港證監會統計,截至2024年底,中資機構在香港的資產管理規模已達到3.1萬億港元,旗下資產配置產品不斷豐富,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參與中國市場的渠道。中資投行應積極利用香港互聯互通機制優勢,推廣符合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共同助力香港鞏固與強化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地位。

綠色與可持續金融方面,香港憑藉制度、政策以及市場機制優勢,廣泛開展綠色金融合作,致力於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增強金融韌性與國際競爭力。通過設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支持綠色債券發行與認證,香港的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和發行品種持續增長;香港在綠色信貸方面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築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並推出綠色供應鏈融資等創新產品;香港還積極參與大灣區碳市場合作,探索碳交易代幣化技術。中金公司也投身香港碳市場建設,為企業提供碳交易諮詢、碳資產管理等服務,推動香港碳市場活躍發展。

科技金融方面,香港憑藉成熟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的制度保障吸引大量金融科技企業聚集,在穩定幣與數字資產等區塊鏈應用、數據與數字金融科技等多領域積極布局。2025年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規範監管涉及穩定幣的相關活動並設立發牌制度;同時擴展稅務豁免機制,將數字資產納入基金免稅框架,持續加強數字資產管理中心建設。在“金融科技2025”框架下,香港通過完善數據基建促進數據共享,構建安全便捷的數據互換生態圈,保障科技金融健康發展。順應香港在科技金融領域的創新趨勢,中資投行持續探索革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持香港科技金融中心建設。

香港是“一國兩制”下的國際金融中心,在鏈接全球、服務國家戰略中持續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未來,中資投行作為香港金融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立足香港發揮平台優勢,在“一帶一路”合作、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領域持續深化實踐。中金公司將以香港為戰略樞紐,積極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互聯互通合作,助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金融高質量發展,同時與各方協同共建開放、有韌性、可持續的香港金融生態。

(作者係中金公司董事長、管理委員會主席,本文發布於《紫荆》雜誌2025年10月號)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李博揚 監製:張晶晶
台灣旅遊需求不振 業界期盼陸客早日到來
國慶假期前四天 港珠澳大橋出入境車流超8.98萬輛次
黃金周首四天內地旅客升逾7% 陳茂波:香港盛事經濟穩中向好發展
颱風“麥德姆”將於今日上午登陸廣東海南一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