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曉輝
註冊香港本地公司總數逾150萬間的歷史新高此一數據,折射出這座城市在經濟轉型期的獨特定位與發展動能。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香港正通過構建“雙向平台”戰略,既鞏固傳統優勢又開拓新興市場,形成具有韌性的經濟生態。
作為連接內地與全球的超級聯繫人,香港的雙向平台功能持續釋放效能。數據顯示,投資推廣署近兩年半協助1333家企業落戶或擴展業務,帶來1740億港元直接投資,創造近2萬個就業崗位。這種雙向流動不僅體現在資金維度,更呈現為商業模式的創新融合:外資企業借道香港探索內地14億人口市場,內地企業則依託香港國際化網絡布局海外新興市場。這種雙向賦能機制,使香港成為全球資本配置的“轉換器”與“放大器”。
在招商引資策略上,香港展現出精準的市場導向。政府不僅注重引入傳統金融、貿易企業,更將觸角延伸至中東、東盟等新興市場。這種市場多元化布局具有戰略前瞻性:當歐美市場面臨地緣政治波動時,新興市場的消費潛力與投資需求形成有效對沖。數據顯示,非香港公司註冊數突破1.5萬家,印證國際資本對香港戰略價值的持續認可。這種資本流向的多樣性,為香港經濟轉型提供了緩衝空間與騰挪餘地。
面對全球經濟格局重構,香港的轉型路徑清晰可見:通過強化雙向平台功能,在引進海外資本與技術的同時,推動本土企業“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通過開拓新興市場,構建更具抗風險能力的投資組合;通過消費市場與創新模式的深度融合,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這種戰略定位既保持香港傳統優勢,又賦予其應對挑戰的靈活性,為國際金融中心注入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