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迎來立秋,但在岳陽,暑熱並未消退,“秋老虎”正當道。《素問·上古天真論》雲:“立秋者,陰氣始凝,陽氣始消。”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自然界開始由盛轉衰,人體代謝也進入由陽盛逐漸轉為陰盛的過渡期。岳陽市中醫院專家提醒,立秋養生貴在“養收”,應以養肺潤燥、健脾防濕為核心,結合飲食、起居、情志、運動等多方面調養,平穩度過夏秋交替。
識秋老虎特徵:防高溫、避濕熱
岳陽市氣象台數據顯示,今年立秋時節依舊處在“三伏天”中,高溫天氣仍將持續數日,部分時段最高氣溫可達35℃。加之洞庭湖區水汽充沛,濕度較大,形成濕熱交蒸的悶熱環境。此外,晝夜溫差逐漸增大,早晚涼、白天熱的氣候變化容易讓呼吸道受到刺激,引發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病,免疫力較弱的老人、兒童和慢性病患者尤其需要警惕。
專家建議,儘量避開中午至下午3時的戶外活動,外出做好遮陽防護,及時補水補電解質;室內適度使用空調,溫度控制在26℃左右,避免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中。
飲食作息雙調養:養肺健脾、防秋乏
立秋是養生的重要節氣,中醫講究“秋主燥,燥易傷肺”,加上秋老虎的餘熱未消,此時調養的重點是養肺潤燥、健脾祛溼,同時幫助身體從夏季的消耗狀態平穩過渡到秋季的儲藏狀態。
《黃帝內經》有言:“肺主秋……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立秋飲食應遵循“減辛增酸”的原則——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以防助燥傷肺;適當多吃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石榴、蘋果、柚子等,可收斂肺氣,固護津液。
岳陽本地秋燥較早,專家建議多吃蓮藕、百合、銀耳、梨等滋陰潤燥食物,健脾養胃又能潤肺。脾胃虛弱者可將水果蒸熟後食用,以免生冷傷脾。
作息上,順應“早臥早起”的節律,保證充足睡眠,幫助機體恢復陽氣。中午可適度午休20—30分鐘,緩解秋乏。秋季氣溫適宜,但運動要循序漸進,避免劇烈運動消耗氣血。散步、太極拳、八段錦、游泳等中低強度有氧運動,既能增強體質,又能保持心情舒暢。
立秋後,天氣漸涼,情緒也容易隨之低落。中醫認為,秋季屬金,通於肺,肺氣虛弱易引發“秋思”“憂鬱”。宜多參與戶外活動,與家人朋友交流,培養興趣愛好,調節心情,保持樂觀狀態。可按揉太沖穴,或飲用玫瑰花茶、菊花茶,清肝火、解鬱結。
專家提醒,立秋養生並非一朝一夕,而是順應自然、調和身心的長期過程。面對秋老虎高溫與秋燥交替的天氣,市民應科學防護、合理調養,讓身體順利過渡到金秋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