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八月十九日)下午出席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小紅花令世界更美好」啟動禮後,就失業率及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會見傳媒,以下是談話內容:
記者:失業率再上升到百分之三點七,是否反映香港的就業市場惡化?香港輸入勞工政策是否會調整?
孫玉菡:政府剛公布了最新五到七月份的失業率,微升了0.2個百分點,由先前的3.5%上升到現在的3.7%。如果細看數字,大家會留意到總就業人數有所增加,總就業人數增加了約14 000人。不過由於進入七月份,在夏天的時候會多了很多新畢業的求職者。所以求職人士於同一時間亦增加了約22 000個。雖然兩者都有增加,但如果要計算比率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些微的升幅。
當然我們都很關心就業情況,現在香港經濟處於轉型期,有些行業做得好一些,有些就面對轉型的挑戰。不過我們看得到過去幾季,無論是消費、遊客都有一個回暖的現象。
另一個我亦理解,大家都關心我們輸入勞工的政策。大家要明白我們輸入勞工的機制,即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是以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為前提,只有當企業證實在本地招聘找不到足夠的勞工時,才可以行下一步,即申請一個配額輸入勞工。但有鑑於大家都關心這個安排,尤其是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先前我們都推出了一些優化措施,包括一般來說我們不會接受企業在半年內的第二次申請,另外每一宗進行四星期本地招聘的申請,我們都會公開公司名稱,說明哪個企業去申請。
我們會再實施多兩個進一步的優化安排,確保本地工人想工作時,有最大可能令他找到工作。第一,勞工處設有一個互動網站,我們會很快設立一個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的專頁,即如果有任何公司要招聘本地工人時,可以很簡單在專頁上找得到。第二,我們都留意到大家最近都關心飲食業的情況,所以會做一個特別的措施,我們很快從九月開始,所有屬飲食業的申請,如他申請輸入勞工牽涉初級廚師,或者侍應這些職位,除了要進行四星期的本地招聘之外,我們會強制性要求每一個僱主都要到勞工處的就業中心做一些實地的、現場的直接招聘,希望進一步為有興趣做飲食業的員工,尤其是初級廚師和侍應,他們不時會到就業中心求職,去到就業中心見到僱主就可以立即見工,這就可以更進一步加強配對,我們希望很快在九月份開始實施。
記者:剛公布餐飲業、零售業的失業率均有明顯升幅,政府會否提早停止輸入勞工或減少相關名額?
孫玉菡:我們在二○二三年開始做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的時候有提及,大約兩年左右會進行檢討,但實質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由二○二三年九月開始提出,但第一批配額要去到二○二四年上半年才實質批出,如果要計算兩年期,大約去到二○二六年年初就會完結。我們要按照原定計劃,以實質數據為基礎、為依歸。我們預計大約二○二六年上半年檢討就可以完成,亦會跟大家講解下一步進程。但無論如何,所有每一宗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的申請都是經過嚴格的程序,要保證在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情況下,才會處理下一步。
記者:失業率再增加且持續上升,是否代表經濟變差,是否一個負面數字?
孫玉菡:一般來說,暑假都會多了求職者,主要是畢業生開始投入職場,所以失業率基數會在短時間內有所增加。我們留意到總就業人數,即五月到七月的總就業人數,其實增加了14 000人。只不過投入職場的人數增加再多一點,多了22 000個。我們會積極留意這個狀況,但我們都見到其實在過去一段時間經濟都有回暖的狀況。
記者:應屆畢業生找工作的情況如何?是否很難找到工作?剛才說到會強制僱主到勞工處進行招聘,最初是否只涵蓋侍應和初級廚師這些職位?未來會否有更多職位要強制到勞工處配對?
孫玉菡:一般去到暑假就有很多剛畢業的學生,他們可能會想投入職場,所以這段時間會多了人找工作,這個是預期之中的。我們見到總就業人數是有一定增長。
另一方面,剛才我所提到針對飲食業提出輸入勞工的申請,我們會再附加多一個要求,這只是針對飲食業,如果他需要輸入初級廚師,或者是侍應,我們會要求他在這四星期的本地招聘中,一定要到勞工處的就業中心,實體實地進行直接的招聘。為什麼我們會提出這個做法?因為我們留意到很多飲食界的朋友──尤其是初級廚師、侍應都可能想直接去找工作。現在都可以,不過要幫他們轉介、安排見面,我們在接下來的日子,包括八月份都會有大型的招聘,不時都會做地區性、在就業中心做招聘的。我們認為針對這個界別的特殊性,可以再進一步,要求有輸入勞工需要的僱主直接去勞工處做本地招聘。如果適合的他就要聘請,因為四個星期的本地招聘十分清晰,如果有本地人願意做,他願意見工又適合的話,僱主就一定要聘請,這我們才認為僱主完成了四星期的本地招聘,才會處理下一步。希望通過這個我們很快會做的新措施,可以進一步加強配對,我們覺得最好將配對加強。
記者:同樣是有關失業率的問題。現時失業率持續上升,請問是否能預計其升勢及升幅?若失業率繼續上升,政府會如何應對?第二條問題,想問高才通,他們現在留港的比率很低,大概只有約一半,請問有什麼措施可以鼓勵他們留港?此外,他們選擇不留港的原因是什麼?
孫玉菡:正如剛剛我所說,現在我們都看到總就業人數是有所上升,增加了14 000個。由於現時正值暑假,很多剛畢業的學生開始投入職場,以致求職的人士有所增加。我們會積極留意這方面的變化。
至於高才通方面,其實我們都解釋過,就最新的續簽率而言,約有一半──即是每兩個高才中有一個,都是因有工作或創業,而留在香港。這個結果我們是滿意的,亦是符合預期。若環顧類似方案作比較,我們的續簽率比英國做得更好,英國的續簽率是46%。此外,留在香港的人才多是高薪人士,他們的月薪中位數為四萬元,約四分之一月薪更達八萬元。這些數據顯示了人才的到來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新動力。我們看到,約有17%從事創新科技行業,對香港發展成為創科中心提供了重要動力、添加了新活力。
記者:想問問關於高才通,有見C類人才輕易地取得高才通簽證後,卻視其為旅遊簽證,政府是否應該收緊C類人才的申請要求?
孫玉菡:高才通下的簽證設有A、B及C類別。我們從續簽率中看到,A類、B類及C類之間是有落差的。A類的續簽率是最多,而C類相對較少,這亦是我們預期之內的。因為C類人才即使從名校畢業,他們的工作經驗並不算多。我想提提大家,有些可能覺得自己不適合在香港發展的人才,在來港的短時間裏,亦會在香港消費,同時亦不會向我們索取任何福利。我亦希望提醒高才通申請者,他們人生中只有一次申請高才通的機會,假設在他們輕易地申請及取得C類高才通簽證後貿然放棄,我們並不會再接受他日後再採用高才通的通道來港。因此,我希望藉此機會說明,這是香港政府「搶人才」的其中一個策略,希望一些有能之士可以考慮香港。當然,這是一個互相選擇的過程。但要謹記,他們人生中只有一次循高才通來港的機會,我們其後亦會更廣泛宣傳。所有的人才政策,我們都明白是一個相互選擇的過程。有些人才希望留在香港惟找不到一份適合工作的,我們可能覺得他未必完全適合,因而不會批出他的續簽申請。但總體來看,這次最新的續簽率顯示,每兩個高才有一個人才能因找到合適的工作或成功創業而留港,這個效果是理想的。大家要謹記,高才通每年能為香港創造的經濟價值達340億元,對我們的GDP(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是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