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二期的前海5號樓昨日正式啟用,該新地標以人才鏈為牽引,串起創新鏈、激活產業鏈、融通資金鏈,將持續升級一站式服務功能,為人才提供最新政策諮詢、最優創投資源、實現最精準崗位對接。五大重點項目集體落地,豐富了“四鏈融合”生態。前海還發布創新人才集聚計劃,聯合香港向全球人才發放72小時體驗券,廣邀全球人才到粵港澳大灣區參訪、體驗,提供500張飛機票、200間濱海房、1,000個高薪崗位。

前海5號樓定位於服務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布局有探索之門、無界空間、城市看台等八大功能區域,全面覆蓋人才發展的多元場景。這裏以“5號樓,周五見”為品牌IP,常態化舉辦星咖派、星火工坊、星空講堂、星躍發布、星途體驗等活動,旨在打破學科、行業、時空、地域壁壘,構建全時空、無界、自由的創新生態。

前海5號樓常態化開展香港高校頂尖教授的分享與講座,講座內容包括AI、生物細胞、機械人、特級鋼等。在探索之門功能區,展示有人工智能、機械人、生物科技、芯片等領域的前沿科技成果,方便人才了解深港協同創新的最新動向。

成立SIES聯盟連結產學研投
前海管理局方面表示,前海5號樓啟用後,將加快成為融匯“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國際人才樞紐,推動前海成為人才實現夢想的“黃金舞台”。
活動現場,各方代表還發起成立SIES聯盟(Scientist科學家,Investor投資家,Entrepreneur企業家,Startup Founder創業家),該聯盟通過鏈接科學家、投資家、企業家、創業家,以“引一名人才、鏈一個團隊、落一個項目、促一個產業”為目標,構建“四鏈融合”創新生態。

創新平台與重點項目落地
當天,前海也同步發布國際人才創新研究實驗室(海外人才數據庫)、數據合規服務中心、國家分子藥物創新中心、大灣區人工智能應用研究院、京東科技生態智算中心等五大創新平台;深港合作基金、行雲集團總部、芬蘭通力電梯南方總部、新加坡會芯半導體前海總部、動界智控深圳機械人關鍵硬件模組前海寶安研發製造中心等五大重點項目集中落地。上述創新平台與重點項目將豐富前海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與人才鏈協同共生的“熱帶雨林”生態。
為廣邀全球人才到粵港澳大灣區參訪、體驗、考察,前海當天還發布前海創新人才集聚計劃,聯合香港向全球人才發放72小時體驗券,提供500張飛機票、200間濱海房、1,000個高薪崗位。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一直用大灣區“9+2”城市群的思路在全球招才引智,今年6月該局與前海簽署了一個合作備忘錄,雙方擬在人才引進、就業服務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是次推出72小時體驗券,就是落實此項合作的一個實踐。
為人才訂個性化參訪路線
“希望全球人才透過香港不同側重點的人才計劃可以先到香港,然後去到灣區內地城市探索他們的發展機遇。”何啟明介紹,因應香港定向邀請的國際人才,前海和香港勞福局會從幫助人才搞定簽證、幫助申請機票補貼到專門為其學術背景訂製個性化的72小時內地產業參訪路線,讓人才更深層次了解大灣區的創新特點、產業優勢。
香港城市大學近年積極引進國際知名教授,該校校長梅彥昌受訪表示,不少尖端領域的頂尖人才來到香港發展,在看到香港與內地合作愈來愈緊密的現狀後,也會有興趣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尋找機遇,前海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才樞紐站,在這裏可以找到聯通國際國內市場的機會。他說,城大未來將尋求更多在前海布局發展的機會。

最新數據顯示,在前海工作的外國人才逾3,000人,生活的外國人才逾5,000人,研究生以上人才超5.1萬人,前海集聚了66萬名現代服務業人才和產業科技人才,人才集聚效應持續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