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
總有一些休閒運動輪番登上熱榜
飛盤、騎行、槳板、跑山……
這些運動承載的是城市居民
突破幾平米的工位
進入更自由天地的渴望

就在這兩年
又一項運動悄然間成長起來
匹克球
一項被戲稱為
“在羽毛球場用乒乓球拍打網球”的運動

匹克球於20世紀60年代誕生於美國
傳入我國已有十多年
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開展
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
於2024年3月正式推出
中國匹克球巡迴賽(CPC)
賽事類型包括
中國匹克球巡迴賽
中國匹克球巡迴賽-高校賽
中國匹克球巡迴賽-青少年賽
中國匹克球城市挑戰賽
選手根據自身情況參加不同級別的賽事
可獲得CPC積分
這是獲得更高級別比賽參賽資格的依據
也是職業化發展的核心衡量標準

匹克球球拍小巧便於攜帶
拍面材料通常是碳纖維或玻璃纖維
聚乙烯或聚丙烯製成的球體
輕巧耐用,消耗慢
客觀上降低了“耗材成本”
減少了這項運動的整體花費
更有意思的是
因為DUPR的存在
球員的等級被具象化和數據化
讓業餘玩家也能有職業球員般的體驗

DUPR的全稱是
“Dynamic Universal Pickelball Rating”
“全球匹克球動態評級系統”
球友們常唸作“丟per”
職業和業餘賽事都認可這一標準
球員的評級隨比賽結果實時調整
基於每場比賽結果
贏強敵,分數大漲;慘敗,則會掉級
這種機制讓業餘選手
也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長軌跡

在北京工作的賀潤陽
經常參加DUPR評級賽
他今年2月底接觸匹克球
如今累計打了300多個小時
DUPR評級單打3.465、雙打3.206
他說——
低門檻、易上手,加上熱鬧的氛圍
讓匹克球成了社交“破冰利器”

北京六裡橋的一家球館
6月初正式營業
球館的負責人張毅和席優介紹
通過體驗課、公益活動推廣
球館如今已有穩定的會員與賽隊
“從7歲到75歲
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和樂趣”
席優說

在國內
一些城市把匹克球列為城市名片
2024年
河北保定成立匹克球工作專班並印發了
《保定市開展匹克球“六進”活動實施方案》
構建起政府主導、社會協同、
公衆參與的項目普及推廣機制
2025年,保定還承辦了
WPC(世界匹克球錦標賽)中國站
彙集了18個國家和地區
近400名專業選手與愛好者

國際上
匹克球也成為人文交流的媒介
今年8月2日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為
美國馬里蘭州蒙哥馬利郡
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訪華團
舉辦開放日活動
訪華團師生及學生家長等
200餘人參加活動
來自上海、深圳、北京的師生代表
80餘人線上參與
研究表明
匹克球運動對
心血管健康、肌肉力量和耐力
關節靈活性和穩定性等大有裨益
低強度的匹克球運動可以很休閒
不需要太多的急轉、急停
關節損傷風險較低
因此它常被戲稱為“中老年的運動”
但匹克球也可以很激烈
中等強度的運動量
每小時可消耗400至600千卡熱量
相當於體重60公斤的人快走1萬步
頻繁急停、跳躍和快速揮拍
能讓心率維持在黃金燃脂區間
適合有體重管理需求的人群

想要休閒娛樂或是汗如雨下
可以自由掌控
更重要的是
對長期久坐的城市人群
這是一個離開電子屏幕
加強人際交往的機會
誰能拒絕上了一天班之後
把球拍隨手裝在包裡
來到球場
和球友說聲嗨
和煩惱說拜拜?